1998期 第18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7-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四版 < 上一版   
黑瓷茶碗中的静美
新闻作者:文 / 宋叶飞



随着周末慢生活以及周边游的日渐兴起,看到朋友圈澄城县西南的尧头窑景区打卡照片,我很好奇。周末无事,携带妻儿驱车前往尧头小镇,开启了这场黑瓷之旅。徜徉在尧头窑景区,看着那些宋、元、明、清时期的古窑址,穿行在古民居建筑群落,看着门口交谈的人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而当我站在瓷片堆积层前,内心的震撼无以言表,不禁感慨竟然有如此壮观的景象。

跟随着游人的脚步,七拐八拐,不经意间步入一间手工DIY工坊。伫立片刻,看着一件件惟妙惟肖的瓷器从那些手艺人手中出现,内心跃跃欲试。和师傅表明来意之后,戴上围裙,像模像样地坐在制坯机前。

哪曾想,那些师傅手中随意拿捏的泥浆,到我上手的时候却是各种不听使唤。看着手中的泥浆在制坯机上来回旋转,泥巴甩了一地,就是扶不起来,心内焦急的我,只好请求师傅帮助。终于,在师傅的帮助下,手忙脚乱、满头大汗的我,总算是把手中的泥浆立了起来。原本想长吁一口气的我,却听到边上的师傅给游客讲解:“咱这个尧头窑的黑瓷,看着造型简单,其实大有乾坤。制坯用的土是本地自产的坩土,配上咱这当地的河水,经过耙泥、浆泥、踏泥、揉泥等工序,才能得到适合制坯的泥浆。有了泥浆,你才能制坯。可是这个制坯只是瓷器成型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修坯,把那些不好的,形不正的剔除。然后根据造型和用途的各异,还要由巧手的女的给坯上剔花或者刻花,如果是有特殊要求的坯,还要给上面绘画。然后就是晾晒。等坯晒到位了,就开始上釉了,等釉晾干之后,才安排专人装窑,然后点火烧制……”听着师傅的讲解,看看手底下四不像的坯子,再一次承认自己是“天残手”无疑之后,默默起身离开。

现如今,走进尧头镇,不必去窑场,无需进民居,便可感受到随处可见的古老、粗朴和厚重的陶瓷。不论是用碎磁瓦填埋起来的道路,还是用套笼垒起来的窑面子和院墙,亦或是随处可见那正立或倒立着的残翁,用大瓷片盖住的土墙缝,以及那从窑面子上伸出来的瓷鞘筒……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自然、和谐,到处透露出与别处迥异的“瓷”质“瓷”味。

回过头来,我不禁为自己感到汗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澄城人,此前竟然不知尧头窑有如此辉煌的历史。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国家重视,尧头窑的文物保护以及黑瓷烧制工艺已经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再次前往尧头窑的DIY工坊,在师傅的教导下,亲自动手,从拉坯到捏塑,在自己的手中诞生一件真正的黑瓷茶碗,带着泥的味道,更透出我的个性。

然后,在一茶一器,一书一席间,感悟生活之静美。

 (作者供职于澄城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