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期 第18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7-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食物的轻艺术
新闻作者:文 / 王 璐



于我而言,厨房是一个享受、放松、自在的地方,在这个有烟火气的空间中,食物的原材料四季更迭,可以根据天气和心情将所感所思放进一日三餐,咽下生活的味道。

中国饮食文化由来已久,从有巢氏茹毛饮血到燧人氏教民熟食,从神农氏发掘草蔬到黄帝兴灶做炊,文人雅士以诗词赋予了饮食文化底蕴。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新唐书·后妃传上·韦皇后》“光禄少卿杨均善烹调。”《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御庖将野味烹调以进,襄王颁赐群臣,欢饮而散。”冰心《张嫂》“老太太自己烹调,饭菜十分可口。”

这阵子正逢雨季,在家的时候往往喜欢做麻食吃。面粉舀入盆里,温水中加入少许盐,分次加入面中,先用筷子搅拌成絮状,然后再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充分揉合后放置一旁醒面30分钟。之后干木耳、干香菇、干黄花菜凉水泡发后改刀切丁,土豆、胡萝卜、豇豆、老豆腐切丁,西红柿去皮切碎,香菜、小葱切碎,鸡蛋搅拌均匀后倒入电饼铛,煎熟至后切片备用。这个时候面团也差不多醒好,揉搓好后擀成大约一厘米厚的面片,然后将其切成粗细均匀的条状,再切成大小适中的小方块,最后用大拇指轻轻一推,麻食就成型了。将豆腐丁略微炸干成金黄色,凉锅滑油后重新倒入菜籽油,葱段煸炒后捞出,各种菜丁分次入锅,香味散发出来之后西红柿入锅,出汁后依次加入盐、耗油、生抽、花椒和外婆亲自用石臼舂出来的调料粉。炒制均匀后转小火继续熬制,煮好的麻食捞出放入炒锅内入味,之后加入面汤待锅中间小泡泡咕嘟咕嘟冒出时关火,舀入碗内撒入香菜葱花。这是我平日的做法,虽然麻烦,但是看着儿子捧着碗吃得起劲的样子,心里头是再高兴不过了。

烹调食物是看不见的小分子世界之间的化学反应。假若要了解一道菜为何会如此,就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索。食物大抵是由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组成,但不能以一概全。烹调之意,一半是烹,一半是调。中国饮食最为讲究的是“调和鼎鼐、善均五味”。《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伊尹说:“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把不同调味品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便是调味,使味道达到最佳口感,“菜之美在于味,味之美在于调”。

歌乐山辣子鸡也是我最喜欢做的一道菜,也就是干煸辣子鸡。这是山城重庆较早出名的特色菜之一,缘于重庆歌乐山而得名,麻辣味浓,略带回甜。大概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满盘的灯笼椒中寻找鸡块。土鸡切成小块,切好的鸡肉加盐、糖、生抽、胡椒粉、蛋清、生粉腌制,干辣椒和鲜辣椒改刀切小。因为不吃生姜所以略过姜切片这个步骤,大蒜压扁,葱切段。起锅倒入小半锅油,油温烧好后放入鸡肉。轻轻炸至金黄捞出备用,爆香香料后放入炸好的鸡块,出锅撒上葱花香菜,通常做这道菜的时候我都会炸一盘虾片,两者一起吃也是独有味道。有的时候时间充裕也会做煎饼,面粉加盐、鸡蛋、清水搅匀后放置,入电饼铛摊成煎饼。豇豆角炒肉沫,酸辣土豆丝,鱼香肉丝,火腿炒蛋,准备好蒜汁、辣椒油,将菜一层层铺满后卷好咬一口,真的是满满的烟火气息、家的味道。前段时间追《中餐厅》这个慢综艺的第三季,被主厨林述巍圈粉,这个做过国宴的厨师,每一道菜都是艺术品,龙井虾仁、紫苏蜂蜜番茄、荔枝牛肉、龙嫂鱼羹……每一道菜都想让我立刻就学会,这不仅仅只是食材与调料的碰撞,这是食物的轻艺术,更是弘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所在。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这其中,调味和制作方法是关键,“调和鼎鼐”这个词语就是对中国烹调最好的论述,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足表文明进化之深”。

 (作者供职于富平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