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一个个按照时序启程的名字,是节气藏在人间的秘语,通过她们追着太阳轮转的脚步,我们看见了诗意,也触摸到了规则。
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事的历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古人仅凭眼睛观察、身体感受和分析思考,就总结出这样一套凝练优美的农耕规律,历经千年,依旧是我们推敲岁月变更、安顿吃穿住行的指南。
大地开春耕,烈日迎夏耘,汗水得秋收,辛苦余冬贮。一草一木,既是种子又是果实,在四季里行行复行行。自古以来,安坐在节气中的农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一滴汗水和一粒种子相遇,彼此最庄严的承诺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顺时躬耕,你如约成熟。不惜力、不错时,就是庄稼人每天每年对土地施行的最实诚的跪拜礼。也许节气里蕴藏着无数的奥秘,但是只有遵循自然律令的人才能参透,才能在秋季和屋檐下悬挂的果实对笑,也才能在隆冬守着红泥小火炉,一碗一碗痛饮丰年的酒。在节气里我看见了一蔬一果的前世今生,我知道了粮食的由来。
节气里还长着朴实的礼义廉耻,滋养着中国人的精气神。长着脚的节气在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串串足迹,耕读传家是中国人家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四个字,踏踏实实劳作、认认真真读书。耕字排在前面,不仅仅是生计的需要,也说明在这个字里藏着太多的做人之道,大家都相信在土地里种上勤谨、种上宽厚、种上节气、种上清正这些规则,和读书一样可以使人知晓道理、懂得进退,信守大义。
有朝一日,当这些牛角挂过书、柳枝为过笔的苦读学子走出村庄、出仕为官,会没有悬念地拥有故乡山水的基因,这是他们驰骋人生的武器和铠甲,朴素而敦厚。但往往在朝堂宵小之人眼里,明理、晓义、守则、忠心都是不合时宜的怪物。大家喜欢的陶渊明、辛弃疾和苏轼等人都是因为不愿同流合污才主动或被迫投身田野。不做作、不矫情,他们和真正的农人一样,躬身播种、除草、抢收,将在庙堂上被人不屑的品质遍撒在河边、山下。风霜雨雪中,他们分别活成了五柳先生、辛稼轩和苏东坡。也许并不是种地的好把式,但草盛豆苗稀的难堪也不能稀释掉干净纯粹的快乐。他们不是不能弯腰,只时不愿为丑陋弯腰罢了。当提着一篮子沉甸甸的收获,再多的不如意都会落荒而逃;看着锅中咕嘟咕嘟的红烧肉,明白了世间一时的紊乱也只是惊雷一场,节气从不会缺席,之后清明定会上场。我一直很感慨古人没有良好的取暖条件,他们恐惧寒冬,盼望严寒早点离去,但是言行中没有戾气、诅咒和打压,却用了画梅这种最温柔的方式数九迎春。是的,爱美成瘾的人,谁又不渴望在十二个月里逐一落座,静观二十四节气轮番上演,细品良夜流萤、花间茶香、当时明月,体味四时风物生烟火。
古老的节气里藏着浩浩汤汤的气节,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有情有义的人一直都是照亮暗夜的那颗星。古人做起来尚属不易,在当下的嘈杂中,我们还能不能从节气的流转中寻找到遵道守约的力量?
陆步轩, 1985年以长安区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大,毕业回到家乡不久又下岗了,为了糊口尝试着开小卖部,但是因为不愿卖假货生意惨淡。为了养家他又开了一家猪肉铺,他觉得自己给母校丢了人,从不提起北大、不看书,假装自己是文盲,努力和档口的其他人看起来没有区别。但是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他只卖最好的肉,不注水、无添加、不缺斤少两。渐渐的生意火爆了,很快又开起了分店。之后,陆步轩得到了一位校友的赏识和支持,他们携手打造了"壹号土猪"这个品牌,依然坚持只卖最好的肉,短短两年时间,销售额达到18个亿。陆步轩在受邀回北大演讲时,慷慨捐赠9亿,感谢母校的教诲。
古人讲才子而富贵,定是从福慧双修而来。很多人都拼尽全力梦想拥有福气,却不知道要怎样做才能修到?陆步轩走过的路告诉了我们秘诀,那便是要通过断恶、戒贪、守则、求真去获得。为了活下去,他在最艰难的时刻,允许自己和光同尘,但是,再怎么难,良好的教育让他始终坚守着不昧心、不越理、不逾规。知道不易,守道更难。若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今人不异古贤。
今年5月,一个名叫李子柒的美食短视频创作者和袁隆平、冯骥才等人一起上了热搜。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的李子柒是位90后女孩,在她的视频里,你总能看到世界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比如做一床新棉絮,从挖地、播种开始。她的视频每一条的播放量都是百万级起步,她的爆红,足以说明当下每一个人是多么的疲累,连贾平凹总结自己2019年时,都用了三个词:忙、无奈、焦虑。我们对李子柒展示的田园生活心生向往,无非是内心渴望忙而有序的生活、渴望真诚的付出也能被公平相待,渴望我们的生存空间海晏河清,我们能像植物一样有序且野蛮地向上生长。
记得有人曾对年轻人说,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如果这能成为一条备受膜拜的普遍法则,那么,我们就先坚持做好三四月的事情吧。 (作者供职于省高速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