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是高原春天里的精灵。阿来的中篇小说《三只虫草》,讲述一个12岁藏族小男孩桑吉逃学回家挖虫草,他留给自己的那三只虫草,一路辗转最终到不同的地方,用桑吉的目光探索新奇的自然界,和鲜活的社会俗世、人情冷暖。
海拔三千三百米,寄宿小学的上课钟声响了,即将小升初的桑吉从浅丘的顶部回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那两层的曲尺形楼房是他的学校,最聪明最爱学习桑吉同学逃学了!因为又到了5月,草原上的虫草季到了,这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他要回家挖虫草,为了给奶奶看病和在省城上学的姐姐买裙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也为了心中那点小愿望。在重重跌了一跤后,猛地发现今年第一棵亮晶晶的褐色的草芽时,桑吉的挖虫草便开始了。
逃学回家的路上,桑吉就挖到了15只虫草,他拿回家一分为三:打算用6只虫草换来的钱给奶奶治病,再用6只给在省城上学的姐姐添衣裳,剩下3只留给自己实现心愿。这3只虫草,他想给表哥买一双酷酷的手套,又想送多布杰老师剃须泡,还想给娜姆老师买飘柔洗发水。可是3只虫草怎么分配都不够,桑吉要爱的人那么多。
村里忙碌而紧张的挖虫草开始,淳朴的村民感谢自然的馈赠,用最原始的方式用抽签轮流巡逻保护虫草。桑吉发现了第一只虫草,捧在手心里时想的是“对不起山神,你埋藏的宝贝被我找到了”,当桑吉找到了15只虫草时想的是“山神才是最低调的,因为他给我这么大的恩赐也没有现身”,和桑吉一样的村民,对自然有着敬畏和感恩的心。大自然的神奇馈赠、孩子的纯良天性,对比出村落之外大世界的复杂,最终这自然美好之物还是流入成人掌控的社会。
没有升职反而降为调研员的副县长贡布,心里不痛快,到桑吉所在学校调研时临时取消了虫草假。取消虫草假的时候豪言壮语:“虫草假,什么虫草假!不能让拜金主义把下一代的心灵玷污了!”转身却来到村里成了收购虫草的商人。调研员以查找桑吉逃学为名,收购了桑吉家的虫草,改变了3只虫草的命运。
在调研员贡布的故意“刁难”下,无奈的桑吉不得不用自己的3只虫草换回父亲为虫草专门定做的漂亮箱子,为了收购更多虫草,贡布向桑吉许诺送他一套百科全书,从此,追寻虫草的桑吉开始追寻这套百科全书。虫草季结束时,贡布带着虫草商又来收购了最后的虫草,也确实带来了一套百科全书,但要送到学校后才能给他,桑吉在车上看了一夜的书,对全新的知识充满了向往。但是贡布把书送给了学校,桑吉找校长要书时,校长说书是给学校的,只肯借他一册看。桑吉想找调研员问清楚,千辛万苦到县城去找调研员,但此时的调研员因为那些虫草已经升职调走了。
在桑吉拼命追寻这套图书的同时,那3只虫草有了新的去处:贡布将收购来的虫草送给了部长和书记,而书记转手又送给了上级书记。书记老婆截留了几十只,其中正好有桑吉那三只虫草。老婆给书记泡茶用了其中的一只,被书记嚼出了土腥味,吃掉了;另外两只虫草装进袋子被送到省里,省领导要求转送去首都。却在机场被两个司机截留了两包,一包卖给了回收店,桑吉的一只虫草被一户普通人家以五十元的价格买走,给得了绝症的老人煲汤,功能被神化后也未能挽救老人的生命;另一只还在司机手里等待出手,在成人世界里继续流转,做着更“大”的事情。
小说笔调清朗,以桑吉的童真童趣审视世事,隐藏着较为沉重的意味,处处暴露着世风日下的社会和惊心动魄的腐败。原本属于桑吉的三只虫草,书记吃掉的代表着官员受贿;卖给普通人家的,代表着鱼肉百姓;尚未脱手的,与其说它代表苍蝇巨贪,不如说对某种命运走向的未知。而这一切,从村长、喇嘛、校长、调研员、书记、部长,到司机、虫草商人、小饭馆的老板及小服务员,大家都已司空见惯,只有桑吉像《皇帝的新装》中的孩子一样纯洁无邪,充满了对知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向往。
喇嘛因为看到桑吉家的银器很好,几次劝桑吉随他离垢修行,最终桑吉还是选择了百科全书,选择了学校,选择了对未知世界扎扎实实的渴望与探索。小升初考试,桑吉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看望校长时,发现《百科全书》正被校长孙子当玩具撕成纸片玩着,在新学校的图书馆,桑吉终于可以借阅全套的百科全书了,当天晚上在学校的计算机房,给多布杰老师发邮件说“我想念你。还有,我原谅校长了。”桑吉长大了,曾经在乎的三只虫草只不过是《百科全书》中的三颗小米粒罢了。
桑吉的故事告诉我们,追寻梦想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无数次的坎坷和挫折,但只要坚定信念,永不言弃,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任何时候,保持善良本心,心怀美好,坚守梦想,并为之奋斗,是桑吉,是无数像桑吉一样人,也是我们应该坚守的本心。
(作者系陕西华通公路工程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