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今年56岁了,因为智力残疾,多少年来,一直被村里人戴着“傻”的帽子。
傻二叔七个月的时候,母亲突然患了一场大病,那时候,村子里还吃着大锅饭,为了一大家子的口粮,大人们都得到田里挣工分,所以照顾他和母亲的重任只能落在九岁的姐姐身上。听二叔的母亲讲,有一天,她正睡得迷迷糊糊,看到姐姐正端着一碗热米糊往傻二叔嘴里灌,母亲还没来得及阻止,一碗米糊已经不见了。从那以后傻二叔就不同从前,开始变得呆呆傻傻了,所以傻二叔的傻最终被归咎于一碗滚汤的米糊。
到了娶亲的年龄,眼看村子里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傻二叔的母亲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她逢人就说:“如果我不要生病,不要那碗热米糊,我家栓儿也应该成家了……只要我能走得动,砸锅卖铁我也能养活得了我的儿,怕就怕我走不动了……”说着就是满眼泪花。
转眼间,傻二叔四十多岁了,傻二叔的父母也到花甲之年,劳动力一天不如一天。就在傻二叔的父母整天为柴米油盐犯愁的时候,村支书领着镇上的几个人,载着米面油来到傻二叔家里,他们详细了解了傻二叔的情况,走的时候硬给傻二叔的父母塞了一个大红包。没过多久,村支书又带着傻二叔来到县城,为傻二叔进行了体检,办了残疾证。再后来傻二叔成了村里的五保户,开始享受国家的各项补贴政策。从那以后,傻二叔成了村子里的“名人”。有了残疾证,成了五保户,隔三差五就有村支书、镇长、甚至县政府的人带着生活必备品“登门拜访”。傻二叔的母亲逢人就会乐呵呵地说:“傻人有傻福啊,我的儿,傻人有傻福啊。”
一晃又是几年,傻二叔也成了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了,父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们又为傻二叔的后半生唉声叹气了。一天,村支书又来了,这次村支书是来解两位老人燃眉之急的。原来县里修建了敬老院,专门收养家庭困难、无人照顾的五保户,而且不用掏钱,全部由政府负责。村支书是特意跑来告诉两位老人这个好消息的,两位老人欣喜万分,紧紧握着村支书的手说:“支书啊,这么多年,国家给了我们多少帮助,我们心里一点一点都记着呐,我的儿又要给政府添麻烦了……”
没过多久,傻二叔就被一辆小轿车接走了,傻二叔的母亲望着缓缓离去的小轿车,放声大哭起来。村子里的人红着眼圈劝说道:“栓儿他妈,哭啥呢,你的栓儿享福去喽”。
当那辆小轿车再次出现在傻二叔家门口时是一个多月后,是养老院人安排傻二叔探亲的日子。村里人都惊呆了,只见往日邋里邋遢,浑身脏兮兮的傻二叔,身着整齐的中山服,一脸白净地从车里走了下来。村里人都说傻二叔变的干净利索了,人也有精神了。傻二叔得意了起来,指了指衣服,撇着嘴结结巴巴地说了句:“新……新的”。众人看着傻二叔扬眉吐气的样子打趣道:“咱们村也出‘干部’喽!”,傻二叔害羞地挠挠头发,也不作声。
那晚的夜很静,月亮也很圆,月光透过窗户照到了傻二叔的家里。傻二叔像个乖巧的孩子偎依在老母亲的怀里。母亲语重心长地教导他要听院领导的话,傻二叔一边点头回应,一边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布袋子,塞到母亲的手里,结结巴巴地说:“钱,发……发的钱。”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像断了线珠子……皎洁的月光、感动的泪水,编织出了最美的夜晚。
这就是傻二叔的幸福路。傻二叔的幸福时不时就会被村里人拿出来说道说道,虽说傻人有傻福,但谁能不知这“福”来自哪里呢?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让千千万万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兜底保障让傻二叔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傻二叔幸福的路上,一步都没有被落下。
(作者系靖王分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