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完一天的工作,我回到办公室无意之间拉开抽屉,忽然发现糖果盒里的纸板上有序排列着一粒一粒比芝麻还小的珍珠白蚕卵,我的思绪不禁飞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的每年春天,文具盒里的蚕宝宝都会滑稽地翘着脑袋拼命挤出蚕卵,像小蚂蚁一样在蚕纸上慵懒地蠕动。我把采来的桑叶洗干净后晾干,再用剪刀剪成一缕一缕的细条,均匀地铺在纸盒里。我的左手捧着蚕纸,右手捏着毛笔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幼小的生命扫落在铺好的桑叶上。蚕宝宝触探到桑叶的边缘或者最薄处,张开锯齿似的嘴巴大口大口地吞食着这些美味,片刻时间,鲜嫩可口的桑叶变得千疮百孔。我每天按时认真为这些蚕宝宝换上新鲜的桑叶,清理蚕宝宝的粪便。六七天后,蚕宝宝蜕下黑色的儿童装,换上了淡黄色的少年装;一周之后,蚕宝宝又蜕掉淡黄色的少年装,穿上了白色的淑女装变成了亭亭玉立的蚕姑娘,一袭白衣胜似雪,伴着窸窸窣窣的音乐,在桑叶上翩翩起舞。又过几天,变得浑身透亮的蚕姑娘不吃桑叶了,她抬起圆圆的头左顾右盼寻找纸盒里适合自己的角落营造自己的小家,把自己包裹在自己吐出的丝做的蚕蛹里。结茧七八天后的蚕姑娘变成了蚕蛾,蚕蛾先湿润了蚕茧内壁的出口,再用牙齿一点一点把蚕茧咬开一个小口,头先用力探出来,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整个身子才钻出来繁衍生息下一代。
晚唐诗人于濆的《野蚕》: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细细想来,“蚕姑娘”不正是风餐露宿高速人的真实写照吗?严寒酷署有我们的身影和足迹,朝迎晨雾走,夜披星月行,我们,也在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默默为高速公路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作者系西禹公司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