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期 第190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0-08-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读诗偶感
新闻作者:文 / 杨永春



偶然读到一首唐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本以为是写女子出嫁后将拜公婆之前既娇羞又喜悦的心境,看了题目和注释,才知道是考生在考试之前向主考官表露心迹的至情流溢。

这首《近试上张水部》是唐人朱庆馀参加进士考试前向水部郎中的张籍“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家,以希求其称扬并介绍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本已很受伯乐张籍的赏识,但临到考试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朱庆馀以诗陈情,语言精妙,表达含蓄,读来意趣横生,令人叹服。你说这位擅长文学而又乐于举贤荐能的张水部能不心下大喜吗?

大喜之余,张水部有感而发,捻须片刻,吟咏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首《酬朱庆馀》大意是说,精心梳妆打扮的越地美女好像从鉴湖中走出来一样,自知颜值很高却依然谦虚低调;那些穿着华美衣裳的女子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能值上万金。张籍把生于越州的朱庆馀比作采菱女,言下之意是表明朱庆馀有真才实学,不必担心忧虑,只须沉着应考,静待佳音。

这一唱一和、一应一答,宛若“郎在对门唱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你有情,我有意,心心相印,佳偶天成。诗人遇见诗人,高手碰到高手,能不产生1+1〉2的效应吗?我等凡人,亦能于此“美文共赏” 中口舌生津、神逸气清了。

说到这张水部大人的酬答之诗,也的确给了考生朱庆馀莫大的信心,朱庆馀此试果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不禁想起前一阶段高考时在考点门口看到的一幕:有个学校的领队老师于炎炎烈日下在考场门口坚守两天,手腕上戴着刻有“金榜题名”四个字的小工艺品,每次开考前都要给即将进场的学生一个拥抱、几句鼓励。这场景,和张水部勉励朱庆馀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古时的老师无法体会今天考场门口的焦虑和酷热,而今人的表达却少了古人的含蓄和蕴藉。

说起古人的含蓄,又想起一首诗来:“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古代的妇人与丈夫离别之时,劝喻丈夫不要变心,温馨提示丈夫不要像司马相如一样跑到“临邛”去与卓文君私会。看来这两口子都是读书人,否则丈夫能不能理解妻子的深意也不一定。若是换了今人,大概会说上一句:虽然已经是百花开,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

工作之余,品味古人的语言艺术,甚觉妙趣横生,意蕴隽永,遂成此偶感。

 (作者供职于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