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对于国人来说,端的是非同寻常,从那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见一斑。尤其是经历了2020年的跌宕起伏,大家对今年春节的期盼愈加强烈。
当然,我也不能免俗。甚至,从得知今年春节假期不用值班开始,内心深处就有股按奈不住的小兴奋。毕竟上班已有十年的我,今年终于可以正儿八经的,在家过个完整的年。
不得不说,现如今是日子越过越好,年味越来越淡。回想儿时,过年绝对是天大的事,可以穿新衣,可以敞开肚皮吃吃喝喝,可以放烟花爆竹,可以拿压岁钱,最爽的是可以和小伙伴们疯玩大半个月,家长也不会埋怨……现如今,年依然在,却少了那份滋味。为了解决“年味”的问题,我和媳妇着实花了一番心思,跑遍了县城大大小小的超市,精心挑选了一堆喜庆挂件、福字、春联还有年货,连夜装扮,终于让家里有了过年的气氛。母亲也没闲着,早早就炸了丸子、麻叶,装好了蒸碗,就等着我回家过年。
有了气氛,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年夜饭了。毕竟,对于老一辈人而言,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守着电视看春晚,才叫过年。除夕那天,我亲自下厨,本着简约而又不失隆重的想法,精心准备了一桌年夜饭。期间,儿子受不了厨房飘出的阵阵香味,数次来打探几时开饭,在我喂了几片肉之后,才满意地离开。终于,在春晚开场舞《万事如意》的歌声中,我家的年夜饭也上了桌。一家人围桌而坐,看着电视,尝着美食,其乐融融。看着家人开心的样子,那一刻,我深深理解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意义。
初一早上一醒来,就听见母亲和媳妇已经在忙着包饺子了。按照惯例,第一锅先是敬神和祭祖,第二锅才是全家人吃的。吃完饺子,就该出门给本家拜年了。可是今年的春节,受疫情影响,还是不能串门拜年,一家人齐刷刷拿出手机,开始云拜年。发红包,发视频,原本需要马不停蹄连轴转四五天才能走完的亲戚,不消半天,便已拜完年。
接下来的四五天,便是难得的闲暇时光。不用走亲访友,不用招待亲朋,可以宅在家中,随意翻阅着架上的书本,安心享受美食,席间给父亲斟几杯酒,和母亲闲话家常,陪儿子嬉戏,偷得浮生几日闲。
待到华灯初上,透过阳台,欣赏着城市的夜景,一家人围坐桌前,吃着干果,你一句我一句,内心不禁感慨,扫了再多的福,都不及此刻与你们在一起的幸福。
其实,“年味”一直都在,只是曾经的小孩都已长大,于是欲望越变越大,知足越来越少。可当我们一路摸爬滚打,看着世界如今的模样,或许才体味出,有家人陪在身边,才叫“年味儿”。
(作者供职于澄城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