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4期 第195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02-2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抢 年
新闻作者:​文 / 图 王欢欢

3b1.jpg

“快,快,核桃枣儿往出摆!”随着一声高喊,老家的新年被推向了高潮。

我的家乡在宝鸡凤阁岭镇建河村。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这一天,比生日都期待!可以到全村人的家里去“抢”年货。而且每一家都要放鞭炮迎接,谁家的鞭炮声响亮谁家的年货被“抢”的多,就预示着来年一定旺,这个习俗只有我们老家那个地方有,记得听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就有这个习俗,至少两百年是有的,我觉得太有意思了。那时候家家日子都不好过,能够洒到院子里的东西,除了自己家没舍得吃的核桃就是廉价的水果糖。获得战利品的孩子们,这个春节便会过得很富裕。如今物质极大丰富了,孩子们再也不需要用抢回来的东西丰富自己的春节了,但是乐趣丝毫不减。今年,我依旧带着七岁的女儿,看着她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混入人群中“抢快”,这样的年俗给孩子带来了不同寻常的乐趣。

小时候过了除夕,大年初一就开始自由活动了。最热衷放炮,舍不得一整串地去放,就一根一根地放,点着后立刻朝女孩子扔过去,吓得她们捂着耳朵就跑。大人们会集中在街道人比较多的地方一起聊聊天,天南海北地吹一吹。像母亲那样的家庭妇女,因为一整年的操劳,也免除不了她们过年的时候还要为一家老小操持一日三餐,所以总是处于疲惫状态。男人们出去聊天,孩子们出去玩的时候,对她们来说便是最好的休息了。她们会把炕烧得热热的,美美地睡上一觉。每一家客厅桌子上都会摆上给祖先供奉的点心、饭菜以及水果,还要摆上类似于一个信封一样的东西,写上名字,里边装的都是纸钱。小时候我不知道摆这干什么,父亲总是在大年三十之前把这些信封包好,写上毛笔字,还会帮村里其他很多人来写。我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他告诉我这是给去世的长辈写的信。然后家里来亲戚的时候,尤其是男亲戚,一定会先跪在这些信封前磕个头,续一柱香,然后才能就坐、喝茶、吃饭。我想这应该是对每一家的长辈表示尊重的一个礼节吧。到了大年初三吃完中午饭,家里的男丁会一起去已逝的长辈坟前,把这些纸钱烧给他们,然后放一串鞭炮把他们送走,等到来年三十再接他们回家过年。

老家的年味儿基本上到了初五以后就慢慢淡了下去。接下来勤快的乡亲们就开始去地里修剪苹果树,花椒树,平时没有时间干的这些活儿都可以在正月里干完。

这些年,拿除夕的“抢快”来说,小时候十一二岁的小孩是主力,而现在的主力军则是六七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父母们为了陪孩子,孩子们图个热闹。小时候没有路灯,外边黑乎乎的一片,但是孩子们就像一阵风一样一家挨着一家地挤进去,因为外面的街道是宽敞的。而现在私家车几乎停满了整个拥挤的街道,父母怎么会放心让孩子自己出门呢?十几岁的主力军大多都在家里玩手机,过年的时候,家长也少了絮叨,没有人再制止他们玩手机了。随着“抢快”这个高潮部分的结束,村子里便集体放起了烟花,一家家的烟花争奇斗艳。到了初一,街道上的小孩儿没有踢毽子的,也很少有一根根放炮的,更多的是几个孩子集中在一起人手一个手机,集体打游戏。看到这一幕,我总是在想,这到底是一种时代的进步,还是一种退步?自然时代是在进步的,可是孩子的乐趣、家乡的年味渐渐地变淡了。到了初二,初三去走亲戚的时候也很少看到客厅桌子上给祖宗供奉的东西了,这些风俗好像也被一切从简了,只是到了初三会买很多纸币到坟前给长辈烧一下。

这几年,看到除了一年比一年多的私家车就是聚众玩手机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除了越来越多的小店在出售越来越高级的礼品,就是走到谁家都是人手一个手机。以前的集体聊天几乎看不到了,孩子们的游戏也消失了,年味儿淡了。都说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可是我却感觉它让乡亲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作者供职于姜城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