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坎坷的山路上有他们奋力前行的足迹,农家简陋的小院里时常有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无论是风霜雪雨还是抢收抢种,都有他们和村民们一道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场景。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汉中市公路局的9个扶贫工作队用心血、汗水和青春智慧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谱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也在希望的田野上和村民们共同描绘了斑斓的小康之梦。
高点站位 强化措施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4年,汉中市公路局领受了西乡杨河村和镇巴等九个村的脱贫攻坚任务。面对战线长、贫困户多,自然环境差工作任务重等实际,局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高点站位,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班子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局长康壮和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包扶村调研指导,坚持利用周例会、党政联席会、局务会、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帮扶干部、基层单位党政主要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中、省、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使命,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靠政治保证。同时,成立了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了任务分工和工作职责,制定了《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实施方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等,形成了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和帮扶干部抓落实,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局领导班子坚持每周听取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每月研究解决一次脱贫攻坚工作难题、每季度开展一次包扶村调研督导工作。为了抓好工作落实,设立了专职扶贫督查专员,加大了局机关和基层单位包扶村调研督导力度,不断压紧压实帮扶责任,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精准施策 倾力帮扶
让贫困户迈上小康的梦想之路
在抓好全局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局机关还承担着西乡县杨河镇杨河村驻村联户扶贫任务。杨河村有贫困人口178户476人。由于该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十分落后。2014年,局党委选派出了精干高效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专职负责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放下手头工作,迅速深入杨河村摸底排查,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分析致贫原因,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脱贫策略。按照“一个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产业帮扶、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生态补偿、教育支持、医疗救助和保障兜底工作。帮助落实产业扶持资金250余万元,成立杨河村专业合作社3个,发展茶叶、中药材1200余亩,发展生猪、肉牛、土杂鸡养殖3万余头(只)。帮助引进社会资金350余万元建成村集体茶叶生产企业,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吸纳会员830户。全村主导产业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实现了脱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为了确保党的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局党委坚持与杨河村党支部建立了“连心共建”活动,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电脑、复印机、办公桌椅、文件柜、党员电教等设施,选优配强了村“三委”班子,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强了全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三讲三当”“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发展党员产业“示范户”“致富带头人”12户,组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期500余人次,使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示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村民们农副产品难卖问题,局成立了消费扶贫组织机构,建立了消费扶贫信息联络机制,印发了《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促进贫困村持续增收实施方案》,组织全局基层单位、干部职工运用“832扶贫销售平台”、商超扶贫专区(柜)、包扶贫困村等多种渠道,不遗余力地支持消费扶贫工作。同时,主动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副产品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仅2020年,全局完成贫困村农副产品采购任务43万元,受到贫困群众广泛好评。7年来,汉中市公路局累计落实扶持资金1800余万元,帮助杨河村新建通村公路、通户道路、产业园区公路14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实施了自来水到户830户、U型渠改造5000余米、塘库加固8口、河道治理1000余米,建成村级文化广场4000平米,绿化美化道路5公里,完成了农网升级改造、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成了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便民服务大厅、老年幸福院、农家书屋等。
截至2019年底,该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800元增加至1.3万余元。2020年12月,全村贫困发生率全部清零。
殚精竭虑 建功有我
扶贫工作队辉映秦巴小康梦
2014年4月,赵金红从机关走上了光荣而又艰巨的扶贫路。西乡杨河村贫困户高达178户476人,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还不足2800元。农户无产业、集体无积累。面对贫穷落后、士气低落的杨河村,赵金红同志没有退缩。白天,他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晚上,他召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研究发展对策,制定了《杨河村2014—2020年扶贫开发发展规划》,完成了局《包村扶贫实施办法》《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实施办法》,落实了局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户帮扶责任,组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争取到公路局第一笔30万元扶持资金,修建通村公路1.5公里,他组织动员干部群众扩大茶叶种植1000亩,发展生猪养殖5000余头、肉牛养殖150余头、土鸡养殖1万余只,户户实现了“一长三短”产业齐头并进发展格局。免费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病疫情防治、养殖设备、市场信息等,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全村主导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杨河村“党支部﹢合作社﹢指导中心﹢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受到国务院扶贫办关注和推广。
“不做则已,要做便做最好”。这是留坝县马道镇沙坝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树杰同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年来,他带领工作队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41万元,发展香菇100万袋,养殖中蜂140箱,帮助引进高附加值北美冬青花卉种植40余亩,完成脱贫减贫任务63户10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末的22.1%到2020年全部清零,该村第一次有了沥青混凝土道路,户户通了自来水、水泥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宁强县燕子砭镇绿竹沟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冉进军所在的绿竹沟村是山大沟深、农业基础条件差的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501人。他依托宁强公路管理段的用工优势,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联合,积极争取机会,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余人到养护一线务工增收,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创收5.445万元。同时,还积极联系单位开展慰问活动,为40名贫困儿童送去价值8120元的书包等学习用品,累计为村“爱心超市”捐赠价值3000余元的生活用品,为全村378户村民户赠送中秋月饼价值1万余元,为考上大学的贫困户子女赠送了助学金等。2019年,他被宁强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20年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还有镇巴黑水塘村第一书记冯奎建,勉县茶店镇马家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张红卫,西乡公路段杨飞飞等,7个寒暑春秋里,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用满腔热忱托举起了贫困户们的小康梦,用心血和汗水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和对村民们的拳拳之枕。
2014年以来,全局共派出精干高效的扶贫工作队9个,落实结对帮扶干部1100余人,累计完成脱贫减贫任务1349户4709人,局机关3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9名驻村干部分别被市、县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优秀工作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