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6期 第195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03-0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吾母 “李焕英”
新闻作者:■ 王 雪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一起走进影院观看了时下热映电影《你好!李焕英》。影片中有太多我生活的轨迹,我是观众,亦是电影的主角。这种感同身受,我第一次勇敢表达出来。

母亲小时候,家里很穷,她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五个弟妹,所以十多岁的母亲就像个小大人一样,照顾着家里老小。尽管每天吃不饱、穿不暖,但她每天都乐呵呵的。村里的大人就问她为什么总是笑着,母亲就说:笑,是一天;哭,也是一天,为什么不笑呢?母亲的乐观不仅表现在她的性格中,更表现在“家风”里。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年在外地,母亲和我们兄妹一年只能见他两次面,分别是寒暑假,这也是我们一年里最期盼的时光。我们常年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与父亲保持联系,母亲也在幸福的期盼中终于守侯到了我们随“从”的消息,带着我们去了西安,结束了困难的两地生活。

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的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一株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着,让身子有一种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地就倚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向窗外。

窗外有一条正在养护的二环路,二环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湛蓝的天空,遮挡住了更远的视线。由于二环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母亲忙完手里的活儿,总喜欢在窗边守望,日复一日。

我们回家,只要走到了楼前,抬头望一下家里的那扇窗子,就能够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渐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一个恰到好处的画框。当我们爬上楼梯,不等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是母亲。不用说,就在我们在楼下看见母亲的时候,母亲也望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的钥匙,即使是晚上很晚回家,楼下已经是一片黑乎乎的了,那从窗户透出的光也为我们照亮了回家的路。

夜晚,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马路边栽了小树苗,邻居老孟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跟风似的呼呼地跑,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还挺津津有味。

母亲一生懂得付出。20岁那年,原本心高气傲的母亲,遵规传统,通过“媒人”介绍与父亲相亲成婚。母亲嫁得不错,爷爷是个公职干部,家境不差。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母亲牺牲了自己的追求,开启了职业家庭妇女的余生,楼窗守望也自然而然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如今,母亲年纪大了,为了照顾、陪伴子孙,更不必在楼窗守望,我也很少再听到母亲的絮叨。但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仍习惯地望望楼上的窗户。空荡荡的窗前,像是没有了画幅的一个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一张瘪嘴。那一刻,我才明白,那些时光里曾经闪现的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那些母亲在窗前的回忆,其实全是我们成长的故事。 (作者系吴靖分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