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期 第202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1-11-0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扛牢使命担当 彰显铁军精神
镇巴交通局“9·9”大河口地质灾害排险抢险纪实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周迎春

1b1.jpg


受多轮强降雨影响,9月9日18时30分,镇巴县盐场镇与渔渡镇交界的大河口发生一处山体滑坡,滑坡体约744.33万立方米,其中约30万立方米渣石将渔水河堵塞,导致下游断流,形成一个库容约132万立方米的堰塞湖。210国道中断,下游赤南、盐场两镇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镇巴县抢险救援指挥部领导和安排下,镇巴县交通运输局临危不惧、主动作为,经过十余天的持续奋战,圆满完成堰塞湖泄洪排险任务,用交通铁军精神谱写了一曲勇担使命的壮丽凯歌。
敢于担当 闻讯而动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罕见地质灾害,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公安、交通、水利、卫健、自然资源、消防救援等部门迅速赶赴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抢险指挥部,紧急开展救援处置工作。镇巴县交通运输局接到泄洪排险任务后,立即按照防汛抢险要求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人员和机械设备赶赴现场。
“当时的情况相当紧急,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亲临一线指挥,我们一边制定抢险排险方案,一边连夜组织抢险力量。”镇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冯启彬说。那天他出差刚回到镇巴,来不及吃晚饭便迅速赶往现场。在滑坡体对面半山腰的一片荒地上,经过简单了解和商议,就地成立了交通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设备调度、技术服务、综合协调、安全保障、后勤服务等6个组和4个抢险队。冯启彬任现场总指挥,副局长杨小勇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副局长饶建平负责后勤保障和信息报送,局总工程师田荣生负责抢险方案比选和技术服务。
滑坡山体还有石头在不停地往下滚落,就近的挖掘机已率先到达现场,并迅速投入到抢险搜救工作中。第二天早上,调集来的挖掘机、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已经达到了数十台。这些设备之所以能够火速集结快速到达,都源于镇巴交通局的未雨绸缪。为做好全县交通运输领域防汛及抢险救灾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人员物资安全快捷运输,早在进入汛期以前,镇巴交通局就印发《防汛抢险救灾实施预案》,对防汛抢险的组织机构、抢险人员、相关职责、工作要求等进行了明确。

预案将全县列养的农村公路划分为东、西、西南、西北、县城及中部等5个片区,并成立了相应的防汛抢险突击队,每个突击队都配备有相当数量的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铲车等抢险机械设备。这些设备虽属于当地企业或者个人,但都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杨小勇说,“大河口抢险,最先到达现场的就是我们的抢险突击队。”同时到来的,还有紧急调集、采购的渣土车、抽水机、对讲机、应急灯、橡皮艇等等。一场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持续数日的排险除险攻坚战随即打响。  
积极应对 全力排险
“挖掘机、推土机还有好多大车,总共二三十辆,排了一长溜,壮观得很,水涨起来后就都走了,因为根本到不了那跟前,后来人要下去都是坐的皮划艇。”当地一村民说。为加快排险泄洪进度,最初的方案是从两头清除滑坡体,但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上游公路被水淹没无法抵近,只好将机械设备转运至滑坡体下游。怎么转运?这是一道难题。绕行等级稍好的县乡公路不但路程远,而且也有多个水毁路段正在抢修,大型车辆无法通行,路程较近的只有一条通村公路。
“通村路一般都不宽,尤其是一些弯道,挖掘机只好一边走一边为自己修路。”镇巴县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股负责人杨怀金说。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抢险方案不断改进优化,机械设备也在多方努力下持续调集增援。为加快清运速度,解决作业难题,还从四川等地调集了不少长臂挖机。杨小勇说,“运输这些大型设备都属于超限超载,再加上各地都有防控新冠疫情要求,我们积极联系多方协调,相关单位也特事特办给予大力支持。为保证机械用油,在道路不畅、大型油罐车无法进入工地的窘境下,我们也想方设法筹集足够的柴油,确保施工机械的连续作业。”
在现场负责技术和安全的杨怀金说,“由于滑坡体较大,作业面狭窄,运输通道有限。设备上少了赶不出进度,上多了现场又施展不开,只好采用挖掘机接力传递的方式将渣土清理出去。”堰塞湖的水位在不停上涨,山上也仍有落石滚落,经过几个昼夜不停奋战,有的抢险人员出现了疲劳,甚至有的挖掘机司机开着开着就睡着了。一边是抢险要进度,一边是安全要保障。为确保抢险现场及抢险人员的安全,不仅配备了远观安全哨,还为每个挖掘机配备了安全指挥员和两个司机,做到了全过程无一起安全事故发生。
此次泄洪排险共动用各类大型机械设备100余台,出动各类人员近200人,购置其他辅助工具对讲机150部、1米圆形涵管50节。按照现场指挥组的统一调度,采用轮班制使60余台挖机和30余辆自卸车昼夜不停地科学排险。经过十余天的昼夜奋战,至9月21日18时,导流渠开挖完成,堰塞湖积水排降至210国道路面以下,圆满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堰塞湖排险泄洪阶段性目标,为应对下一轮强降雨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受到了市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不惧疲累 铁军更铁
“防汛抢险期间,按照战时机制,一律不得参加各类聚餐饮酒活动,必须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要灵通信息,确保所有人电话24小时开机。8月、9月份周末不休息,所有人员非直系亲属婚丧嫁娶,一律不得请假。病假必须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方可请假。”这是《镇巴县交通运输局防汛抢险救灾实施预案》提出的工作要求。大河口排险抢险攻坚战是对这个预案的实践检验,也是对镇巴交通人的一次重大考验,更是对镇巴交通铁军精神的重要锤炼。
抢险工作中,“党员先锋岗”红袖章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无论是在仍有落石滚落的挖掘地段,还是在面临随时垮塌的新建便道和开挖导流渠的作业点,党员干部无惧危险,身先士卒,始终冲锋在最前沿,展示着共产党员的先锋堡垒作用。冯启彬始终坚守现场,晴天顶烈日,雨天一身泥,每天工作达18个小时以上。杨小勇、饶建平、田荣生等坚守一线带头抢险,为消除隐患积极建言献策。杨小勇沙哑了嗓子、王永安重感冒、杨怀金不顾腿部老伤,都一直坚守在抢险现场。负责技术的程春龙、李溪,负责现场安全指挥的李初德、符文斌、周强元、严成果、何锺洋、庞大林等,负责统计的王永安、马义明、杨菲、彭宝林,后勤物资保障马再兵及驾驶员等众多交通系统的干群职工,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风餐露宿,不惧疲累,各司其责。
近年来,镇巴交通人攻坚克难、勇担使命,以交通脱贫攻坚和提升内联外通为己任,充分发挥先行官作用,强力推进交通建设,使长期困扰镇巴的交通“短板”和“瓶颈”制约得以有效缓解,创造了县域交通发展的“镇巴奇迹”,也锻造出了镇巴交通人的铁军精神。此次排险抢险,镇巴交通人用实际行动再次展现了行业担当和交通作为,用付出和汗水书写着交通人的初心和使命,圆满交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高分答卷。
应急救援部门认为,镇巴抢险救援案例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值得总结和推广。汉中市委组织部号召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弘扬镇巴“9·9”大河口特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中体现出的“扛牢使命、敢于担当,守土尽责、冲锋在前,不怕苦累、不怕疲劳”的作风。或许,这些作风就是镇巴交通铁军精神的最好展示。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