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扎根生命深处的执著,都是勇敢的倔强,走下去,就会写下最美的诗行。
晚上十一点多,一辆路政车驶入蓝田公路段院内,几个身着制服的路政员略显疲惫地下了车。
一个多小时前,值班室接到电话:107省道一车辆撞倒路边通讯杆并拖拽至公路中间,通讯杆上的钢丝将隔离墩上的防眩板损坏,散落在路面上,影响通行安全。路政人员迅速集结前往事故现场,联合交警疏导交通,组织机械人员清理障碍物,沟通路产赔偿事宜,一个小时后,道路恢复畅通。
这样深夜执勤的场景在路政工作中稀松平常,二十四小时待命更是路政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每年五六月是路政工作最忙的时候,蓝田县西边国道两边卖起了樱桃和杏,县东边省道路上一家接一家晒麦子。为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开展路政宣传、文明劝导、帮群众收麦子、移水果摊成了他们每天的固定工作。
以前群众不理解,并不认为摆个摊、晒个粮对公路有多大影响。近些年,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虽然不再抗拒,但打起了游击战,路政来了,他们配合着收了,路政走了,摊子继续支,麦子继续晒。
有啥绝招吗?没有。平时多宣传,现场多劝导,尽可能加强群众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这工作,做了是鸡毛蒜皮,不做就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蓝田段负责近150公里的路段,点多线长,而路政员只有十人,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大事”,每年四月底,路政员就开始了“太阳不下山,他们不下班”的游击战。两个月下来,还未进入三伏,他们一个个就晒成了“黑泥鳅”。
泥鳅虽黑,但动作快啊。吴宁霞是目前蓝田段路政队唯一的女路政员,工作之余喜欢唱秦腔,是蓝田段的“文艺担当”。但到了路上,她却是条利索的“泥鳅”。
拆卸非公路标志牌、移障碍物、跟群众抬粮食袋子,她做起来得心应手。路上的工作没有男女之分,有时候遇上违规车辆上路,更要“泼辣”一些。
吴宁霞刚入职时,路上砂石车超载、抛洒情况多发,有些司机被拦下后会骂人,她被骂哭过几次。而如今,年过半百的她早已能淡然应对各种情况。
但泼辣却不等同于“凶”,路政员白军奇天生大嗓门,每次跟群众打交道,他都先要轻咳一声,提醒自己压低声音,以免群众以为他要吵架。
路政作为执法队伍,有着严格的着装标准,但樊宏波每次上路巡查都要把皮鞋换成运动鞋。路上经常会有擅自施工的情况,有的单位刚开始隐蔽得很好,晚上施工,白天还原现场。“看一下还不行,有时候还得摸一下。”他说,“穿着皮鞋不方便爬上爬下。”
之前他们队有个小姑娘,有一次执行防滑保畅任务,小姑娘一脚踩进路边的泥里,把高跟鞋陷了进去,加上下雨,执勤回来,整个妆全花了。
接待窗口的同志要注意仪容仪表,其他人大多都顾不上,他们要把更多的精力和心思放在路上。
蓝田段一百五十公里的路打眼看去每天都大同小异,而路政人的工作就在于“小异”。公路、公路用地、公路建筑控制区都是路政日常巡查工作的重点内容,巡查时,不能只向前看,更要时刻注意两侧,这要靠细心。
车要慢,眼要尖,哪怕一点点异常都要下车查看,巡查切忌司空见惯。正在巡查的王超超下车走到涉路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前几日,这旁边的村子违规施工,打算在路边设立村名牌子,被路政人员及时制止了。
虽然不施工了,但要时刻注意动向,尤其在复绿之前。群众不懂,觉得设个牌子无关紧要,但要知道,公路标志牌的设定要考虑方方面面,高度、颜色、防风等级、是否影响司机视线等,任何一个点都不能疏忽。
时刻将公路安全和群众安全放在心上,这靠责任心。
“责任”二字重千钧。执法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法育人。法治社会的建成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平衡群众利益和交通安全是路政工作的一个重点,蓝田段路政队有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小事不懈,大事不怯。
不懈,不仅指不忽视,更指在面对群众时要有耐心。近年来,通过种植果蔬等农副产品,国省干线沿线群众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针对群众在路边摆摊设点情况,不能一禁了之。
蓝田段路政员秉承文明执法,温情执法原则,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例如干线公路多位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晒粮、摆摊多为老年人,在劝导时他们更加注重服务意识,以更多的耐心让执法更有温度。
另一方面,针对为了私利知法犯法,危害公众安全的情况,他们从不妥协。例如非法穿越公路埋设管线、开设平交道口的情况,对方往往是企业甚至其他涉及民生的单位,对于此类情况,在告知后若对方仍要擅自施工,必须强硬起来。此为大事不怯。
支撑路政工作的是国家法律,执法人员绝不能畏于强权,委于私利。
几十年来,蓝田段路政队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情系群众的赤诚心,在一百五十公里的道路上留下他们一个又一个的脚印,用精心和良心,将那些 “鸡毛蒜皮”干精干细;用耐心和恒心,把公路法规送到家家户户,守护着沿线道路和群众的安全。
(作者供职于蓝田公路管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