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期 第204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2-2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人类精神最高的花朵
新闻作者:■ 王艾荟

陈嘉映某次访谈。他说,一位领导曾问他,你说说哲学能为咱们国家做点什么,我来支持你们!陈嘉映如是答,我不知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雅典做过什么,如果说做过什么,就是我们现在还知道有雅典。我的问题一般都是反过来问,雅典能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做些什么?他们是“人类精神最高的花朵”。
哲学家讲话风格客观冷静理性平和,不带夸张与偏激,陈嘉映这句“人类精神最高的花朵”言语形容,却如宽阔平静的水面突起狂风巨浪,令听者震撼,又充满了诗意与美,让人看到哲学家冷静理性外表下蕴藏的对热爱追求事业巨大的激情、骄傲、崇高感,遗世而独立。
大多数世人,终其一生都陷溺在现实物质的利益的物欲的世界苦苦挣扎无以自拔,只有极少数人,个别人,漫漫历史芸芸众生,那寥若晨星者,他们以超凡的天赋才智,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艰苦的修为,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超越自我,超脱现实世界的利益桎梏,抵达了常人思想智慧所不能至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开出人类精神“最高的花朵”,优美、芬芳、高洁、永恒,成为人类精神的坐标与明灯。
现实中,我们多瞩目也常自鸣得意于现代世界科技进步,有宇航员,探月者,频频突破创新领先各项成就而欢欣鼓舞,某种程度上,古往今来,那些旷古的非凡卓越青史留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不正如人类精神境界的航天员、探月者,苦心孤诣上下求索,克服自我与人类自身的重重局限,突破传统与现实世界认知的道道壁垒,在那人类头脑未至处,思想荒漠真空地带,披荆斩棘开疆拓土追根溯源探幽寻微,开辟创造人类精神新的疆域、天地与高地。
前面谈话中提及慷慨好意的领导“有用”“实用”之论之问,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莫如精彩的被引用流传甚广的梁启超一封家书所答,“思成来信问有用无用之别,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
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世人多蒙昧,又焉知“无用之用乃为大用也”。或许“无用之大用”正因其“无用”——在世俗者眼中并无那具体而微的功用,可为自己换取什么捞得什么切身切实可见可量的利益好处——才能不被现实所困所缚,才得解放超脱,广大自由,置之局外物外,高瞻远瞩,成为大用之用,方向指针之用。简言之,若说现实的“有用之用”,是实用小用,是生存之基,让我们活着;那形而上的“无用之用”,是虚用大用,是生命、人生之道,让我们生活着。诗人陈年喜有句话,“生存与生活是不相同的两个场,二者相邻又十分遥远”。
若说这世界上的人有什么不同,或许是,平庸者只知向外部世界点滴索食;崇高者却向自我内心灵魂不断掘深。
这个世界注定了大多数人一生都在现实世界里劳碌打拼,两脚两腿深陷在现实的淤泥中,不得脱身,但无论如何,还是应当感激和庆幸,这个世界还有,“人类精神最高的花朵”,他们和他们的世界。那勇敢无畏追求形而上世界的智者贤者,他们在现实世界之外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虚用的理想的想象的诗意的世界,让我们脚踩泥泞,仍能抬眼望蓝天白云;身处沉重,仍能御风飞翔,得轻盈自在。
拥有这个与现实并行并用的精神世界,它为我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一扇门,透进新鲜空气,光和亮;它为我们提供一种角度和视野,让我们不仅盯住眼前、盯住别人、盯住物质利益算计攫取,还学会跳脱与抽离,仰望与俯视,审视与内省,学会望向自我,望向内心;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命、人生的样本,人除了浑噩糊涂麻木地活,还可以拥有清明澄澈丰富阔大,对于美好与高尚,“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在日复一日如水平淡的日子里,以生活磨砺修炼,不断努力,无限接近。
淡泊实用,专注些无用。在我们还活着时,莫被那看似琐屑细微又巨大生猛的世俗生活的滚滚洪流,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一点点淹没吞噬埋葬。
(作者供职于陕西交控西延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