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3期 第20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2-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唐诗之美
新闻作者:文 / 宋叶飞

纵观唐朝历史,除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外,留给我们最多印象的,当属唐诗了。唐诗犹如一面镜子,反映着唐朝的兴衰。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一曲曲荡气回肠的音律,一串串珍贵典雅的印记,无不体现着唐诗的潇洒飘逸,纵使时光跨越千年,依旧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当时繁荣昌盛的经济、开明的政治和自由浪漫的文化。
唐诗,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和它所处的时代不无关系。辽阔的疆域,强大的民族自信,都在唐诗里展示得淋漓尽致。在唐诗里,我们除了体会到诗词之美,更能借唐诗所表达的情感,体悟到大唐盛世的风韵。
唐诗之美,在于韵律
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和谐美好的环境为诗歌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比如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三十六句,不同于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创造性地改为每四句一换韵,词清语丽,韵调优美,素有“孤篇盖全唐”之美誉,闻一多先生更是将其盛赞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开篇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便惊艳全场,一个“生”字,将海上翻涌的浪潮和天上高挂的明月相连起来,赋予了它们活泼美好的生命力,继而将一幅江南春夜的美丽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唐诗之美,在于浪漫
说到浪漫主义诗人,必然绕不过“诗仙”李白。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开元盛世。但官场失意的他只能徜徉在深山老林,因而有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人闲得无聊时,也会邀请好友前来做客,顺便对酒当歌,也就有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时不时地还要外出游历,遍览山川,顺道写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的诗就如同他的人生一样,飘逸洒脱,自成一派,杜甫盛赞其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唐诗之美,在于现实
有了李白,自然离不开杜甫。杜甫生逢安史之乱世,战乱不断,杜甫看在眼里,愤在心中,执笔挥毫,先后写出了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篇,将这一时期战乱不安的局面,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写了出来,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将其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唐诗之美,在于无奈
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迅速衰退,虽然有短暂的元和中兴,奈何宦官专权,加上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衰落,直至走向灭亡。这一时期的诗歌如同一支琵琶曲,用幽怨伤感的曲调,道出了晚唐风雨飘摇的政治景象。这一时期,以“小李杜”为代表的诗人,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佳作,婉约忧伤,令人深省。
唐诗之美,在于“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豪迈、自由和洒脱,在于“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雄阔、在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情,在于“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的豁达,在于“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幽思……
唐诗之美,承载着中华传统美学和文字的韵律精华,穿越千年的历史云烟,历久弥新。唐诗之美,在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唐诗中找到精神共鸣,总有一句会触动你的心弦。
幸而,我们有唐诗相伴。那就让我们在其浸润之下,共同感受唐诗之美。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澄城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