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3期 第20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2-2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首诗,一节课
新闻作者:文 / 张 宏

灿若繁星的唐诗,总有一些诗句因契合人们某一时刻的心境而让人终生不忘。当再次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往日时光便浮现在脑海。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我回忆少年时光及怀念一位老师的触发点。
应该是1979年前后吧,有一部反特电影《黑三角》上映,里面特务接头的暗号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初中的男孩子调皮捣蛋活泼好动,晚自习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模仿演员的样子,玩起“剧本杀”,对了暗号接完头,按照剧情上演搏杀戏,偏偏就被严厉的语文老师现场活捉。就在当事者低头挨剋、其他同学等着看戏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首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预想中的暴风骤雨化为一节唐诗课,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把电影桥段转化成诗词学习。课后,班里同学阅读诗词的热情明显提高,往往以会背诗词多寡论英雄。只可惜当年读书少,不知道还有“飞花令”这种游戏,不然得有多少场文雅的厮杀啊。后来老师回了原籍,同学们各自发展四散而去。每每相聚,难免说起当年的老师,这位语文肖老师被提起最多。即使回忆自己被训的糗事,也都心存感激。现在我们知道,老师在文革中被压制过,重新从事心爱的教学工作迸发出满满的热情,严厉背后是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传授给我们啊。睹物思人,听到《黑三角》主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就想起这首诗和那堂课。
老师激发了我们读诗的热情,要真正领会诗词的意境和精髓,却需要悟性和阅历,乃至机缘。前几年,一个暮春时节去杭州游览。到虎跑寺那天,正是清晨,阳光照在参天古树间,斑驳光影洒满石阶小径,一方潭水浮动着不知名的花和叶,微风吹过,拂动水面,花移叶动。忽然间,整个人沉迷于眼前景象,旁边来虎跑取泉水的大爷大妈们的吵闹喧哗,似乎听不到了,好像当年常建在破山寺所见所悟,“潭影空人心”啊,“万籁此俱寂”,体会到这诗的意境之美,不由欣然笑出声来,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大概就是这样吧。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到底哪个更好呢?竹径似乎更原生态,曲径我总感觉是人为设计出来的,曲径两侧未必没有竹子,竹径也有可能是故意所为?觉得自己纠结于此,拂逆了诗人的心思,如同要求写意的中国画描画毫末枝节,诗意被这无聊的探究破坏了,我讨厌这种“推敲”。
(作者供职于西略分公司西乡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