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来满是愁,凉风萧瑟、百花凋残最能引人愁绪,悲秋情节一点一滴渗透进文人骨子里。有人却发出直抵碧霄的呐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扫咏秋之作中的萧杀衰败格调,他高歌秋日胜过春朝,葆有乐观自信、斗志昂扬的人生态度,这位洋溢着热情的诗人便是刘禹锡。刘禹锡,一位踟蹰于家国天下,情怀深沉的诗人,他的衣摆沾着朝堂的晨露,脚下触着飘落的黄叶,以排云直上的才情温热了亘古的秋日。年轻的刘禹锡春风得意、才华横溢,怀揣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踏上仕途。这份豪气伴随他一生,即使被贬,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积极观察民间风俗,吸取民歌养分创作诗歌。《竹枝词》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将优美的意境和精炼的遣词融于流畅浅近的民歌中。简单平常,自然精致,蕴含着有情、无情的微妙变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绿草与青苔映入眼前,意境悠远。在他心中,大自然有治愈力,看得见生命的起落生灭,看得见远的天、绿的山涤荡着心灵。逆境中,他没有向内折磨自己,精神内耗,而是向外寄情于自然,将山水引进心中。《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黄昏时刻,夕阳西下,曾经的侯门深宅已成百姓家,乌衣巷由盛而衰,由繁华而荒凉。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时过境迁,谁的繁华又能长久呢?他像燕子一样历经唐朝由盛而衰,历经贬谪之苦,一腔热血、报国宏愿无用武之地。这首《乌衣巷》充满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诗如刘禹锡政治生涯的写照,三起三落,二十余载贬谪漂泊,政敌的谗言中伤犹如黄沙风浪般严厉,“莫言”“莫道”是对“谗言”“迁客”的不屑。胸怀远大的诗人,不经受磨难,怎能体会理想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呢?萧瑟夕照中,他看到的是云霞绮丽;古帆沉舟旁,他在意的是草木临春。凡事皆有两面,若囿于困难阻碍,则会丧失斗志,止步不前,如果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自己,就会燃起不灭的希望。刘禹锡在宦海沉浮中历经坎坷,依然积极振奋、内心富足,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用爱的力量让自己更充实。当风雨悄然降临,不妨如刘禹锡一样,在滂沱冷雨中寻见繁花。他的诗句对于逆境中的我们,就像迷茫中的明灯,只要向阳而生,便不会被凄凉悲怆、彷徨愁苦的阴霾笼罩。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让心灵的碧天澄澈辽阔,生命自会宽广无垠。(作者供职于西镇分公司隧道管理中心)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