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开始写《长恨歌》,想讽喻唐玄宗和杨贵妃,但写着写着却同情起他们来,并想起了他的初恋湘灵,于是才有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结局,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听我讲给你。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家乡战乱,白家迁居宿州符离,邻家有女,名日湘灵,可爱动人,与白居易青梅竹马,两人互生情愫,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白居易出身士族,湘灵只是村野姑娘,白母千方百计地阻拦,暗自给白居易安排了婚事。白居易便离开符离南下求学,也为逃避。他还给乡下的湘灵写诗,名曰《长相思》:“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28岁时,他考中进士回符离短住,再求母亲准许两人的婚事,却再次被拒绝,门户之隔犹如不可逾越的高墙,于是作《潜别离》感慨寄怀:“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连。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诗中隐约也能看到《长恨歌》的影子。四年后,他回到符离,三求婚事,结局可想而知。从此,他与湘灵陌路,情缘断尽。转眼两年,他与朋友在马嵬驿游玩,谈及唐杨二人,写下名扬千古的《长恨歌》。很多人说,他写这首诗讽喻唐玄宗沉溺情爱,耽误江山。若只为讽喻,写到“云栈萦纡登剑阁”即可,何来“魂魄不曾来入梦”的苦恼,何至“上穷碧落下黄泉”地寻觅?所以我且想,他写着写着不知不觉走进唐杨的故事,变为剧中人,感受凄风苦雨,历经波澜情劫,而那个红颜祸水的杨贵妃与湘灵的身影重合了,化作长恨相思雨,终究“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40多岁被贬江洲,路上竟偶遇湘灵,两人重逢,掩面痛哭。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以为能续前缘,殊不知,沧海桑田一别20年,湘灵虽仍未出嫁,白居易却已有家室。自此一别,世事两茫然。白居易到底为谁写的《长恨歌》呢? (作者供职于富平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