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包此刻像小山般压在背上,喝完最后一瓶水,我提起步子,向不远处袅袅的炊烟迈去。伸手叩门,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到我的模样,熟人似的招呼我进门。“快进来,刚好赶上吃饭。”大哥热情地把我让进屋。石屋不大,却很敞亮,简单的摆设之外,墙角窗台满是绿草小花。吃着热腾腾的糙米饭,配上香油拌的野菜,几天的饥饿顿时无影无踪。饭后有茶,水是山泉。“大哥,独自一人在山上,是不是有些孤单呀?”我想热情一些,却随口冒出出一个不太“适宜”的话题。“哈哈,不会。这里好多人,你没有看到吗?”大哥笑道。“没有呀。”我很纳闷。“跟我来。”大哥健步走出屋子。沿着石阶,呼吸这山中独有的芬芳空气,大哥领我在一处小山坡上驻足。哇,几幅巨大的网格摆布在眼前,网格中间有朵朵鲜花或者绿植傲立其中,或在怒放,或者绽绿。“像月历吗?”大哥解开了我的疑团。还真是,一月有棵大树丫,二月、三月、四月都有。“可每月三十天左右,你这格子里的花和树却不一样多呀?”我的思维异常清晰。“你知道这些格子代表什么吗?”他没有回答我的提问,继续问。我不解。“和你一样迷路的人。”大哥接着说。“和我一样?”我脑袋的确懵圈。对,在这山里,每送走一位客人,我就在格子里缀上一朵花,一月25朵,二月19朵,三月……七月17朵,不对,你就是第18朵。我恍然大悟,肃然起敬。接着问道,“你这些年能帮助多少人呢?”哈哈,爽亮的笑声在山间回荡。大哥,不,大叔说他今年马上六十岁了,并回忆着十多年前,“要不是为了救我坠崖的老伯,就是这石屋的主人,我早就……回去后,我关掉化工厂,上了山,守着这座山,这个石屋,还有每年拆了建、建了拆的月历”。大叔,你咋生活呀?吃穿从哪来?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哈哈哈哈。大叔依旧笑着,每年都有“格子里的花”专门送来物品,留下必需的生活用度,让山负担轻一些。让山负担轻一些。下山的路上,我心里一直默念着。也许,有朝一日,我也会回到山里,缀我的格子和月历。 (作者供职于咸阳市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