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期 第205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4-26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5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牡丹之宗在陕西
新闻作者:朱文杰

牡丹别称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富贵花,亦有花中之王之称。
牡丹为毛莨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有三十多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牡丹的名称解释为:“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其花红色,故谓丹。”看来当时牡丹是以红色为上品的。《神农本草经》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牡丹最早是为药用而载的,北宋李昉主编《太平御览》亦将牡丹收入卷992《药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甘肃武威板树乡东汉早期圹墓出土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资料中有关牡丹最早的文字记载。
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有“牡丹初不载文字,唯以药载《本草》。然于花中不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与荆棘无异,土人皆取以为薪。”
丹指陕西宜川,延指延安,褒斜道中,则指秦岭山中。秦岭是动植物天然的基因库,牡丹出于秦岭,古有记载,而褒斜道穿越的秦岭主峰太白山,现仍保留有牡丹的野生品种紫斑牡丹。而陕北延安的万花山,也叫牡丹山,现仍有野生牡丹5万多株,27个品种,总面积1千多亩,被列入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宋《图经本草》载:“今丹延山中皆有,但花有黄紫红白数种。”《大清一统志》载:“牡丹山,在肤施县(今延安)南四十里,其地多产牡丹。山为花占,故万花山得名于牡丹,又荣于牡丹。”
延安万花山牡丹经专家鉴定为中国牡丹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日本专家亦认为万花山的牡丹全是难得一见的稀有品种,除了大红、粉红、白、黄、紫等常见颜色外,还有黑牡丹和绿牡丹。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有“牡丹出丹州、延州”,并在《花谱》中载有延安红、丹州红。宋代寇宗爽《图经》说“牡丹生巴郡山谷及汉中”,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亦有此说。看来陕南的汉中及大巴山也是牡丹的原生地。故洛阳牡丹之宗在陕西,天下牡丹之宗也在陕西了。
牡丹应该是在唐代,才作为观赏花卉为世人所认识的。牡丹从唐代盛于长安。明人徐渭《牡丹赋》载:“兹上代之天闻,始绝盛于皇唐。”
唐代诗人咏长安牡丹的诗词有数百首之多,蔚为大观。白居易描绘长安赏牡丹时之盛况,“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刘禹锡的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一个“动”字,一个“狂”字,真乃写尽了长安人赏牡丹的热烈与痴迷。卢纶有“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说街西紫牡丹”。王毂有“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白居易还写到“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他在《看挥家牡丹花戏赠李十二》一诗中,对身在长安的李绅道说:“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当时在杭州任刺史的白居易诗中的“江南无此花”,当指牡丹盛在长安。
白居易赞美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落尽残红始吐芳,清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绝,独立人间第一香。”徐寅则直书牡丹“万万花中第一流”。而牡丹“国色天香”之誉也始于唐代,唐敬宗时,李正封咏牡丹诗云:“国色朝酣洒,天香夜染衣。”从此,牡丹就身价百倍了。
传说武则天把牡丹贬于洛阳,其实是小说家贬损武则天的虚构之言,见于明人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其中大意是武则天于冬月之间要游后苑,写出四句诏来,道:“来朝游上苑,火速报春日。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于是,百花不敢违旨,一夜发蕊开花。次日,只见千红万紫,芳菲满目。单有牡丹花不肯奉迎,一根叶儿也没有,则天大怒,遂贬于洛阳。故此洛阳牡丹冠于天下。
以上这种传说,肯定不足为信,但武氏将长安牡丹携至洛阳,应是符合史实的。
到了天宝年间,诗仙李白在长安城兴庆宫,以牡丹比杨贵妃,写下了极负盛名的《清平乐》三首。其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城两相欢”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中国四大美女以沉鱼落雁、闭花羞月而闻名天下,杨贵妃有闭花之美,这所闭之花就是牡丹。唐玄宗与杨贵妃还在华清宫“宿酒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上(皇帝)亲折一枝,与妃子递嗅其艳。帝曰:不唯萱草忘忧,此花香艳,尤能醒酒”。
唐玄宗称牡丹为“花木之妖”。宋代诗人苏东坡在《牡丹记叙》中有:“穷妖极丽,所以擅天下之观美。”一个花木之“妖”,一个穷“妖”极丽,以“妖”来形容牡丹,真可谓意味深长,观赏牡丹者如何能不为所惑呢?
曾经的长安牡丹甲天下。抛却武则天把牡丹贬到洛阳的荒谬传说,其实,千百年来,是我们长安人自己把牡丹贬离了长安。西安不是在评选市花时抛弃了牡丹,选上了石榴花吗?石榴汉唐时从西域引入,并非陕西的原生种,中国的四大花卉中也没有石榴的位置。而且,西安有几棵石榴树?石榴花顶多也就是临潼的区花。
如此一说,要重振大唐的盛世之风,我倒觉得应该恢复长安牡丹绝胜天下的历史地位,给世人一个惊喜。这样,才不会忘掉历史,把金子当铜卖。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