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的凸显与高碳排放的困境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倒逼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一个低碳时代已悄悄到来。交通作为人们出行与货物运输的方式,也正在因此而发生着改变。本文以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特征为切入点,探讨低碳经济在交通领域发展的必要性及推广低碳交通的可行性,最终得出低碳经济视角下低碳交通的实施路径。低碳经济在交通领域发展的必要性交通领域碳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社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大幅增加,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增长迅速,占比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仅公路水路运输能耗就占到全国石油及制品消耗总量的30%以上。根据当前趋势预测,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难以达到峰值。因此,2030年达峰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交通运输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承担艰巨的减排任务。推进交通运输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同时,交通领域低碳发展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低碳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有力抓手。一方面,近年来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应用比例逐步提升,正逐步降低能耗与污染。交通运输部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新能源装备的推广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广电动汽车普及应用。另一方面,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明显成效,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交通运输部深入开展绿色省、绿色交通城市等区域性试点,以及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交通运输装备等主题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有效地调动了全行业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开展的“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了重点企业作为交通运输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示范引领。低碳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对于交通领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推广低碳交通的可行性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低碳交通与低碳经济一脉相承,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交通是指在交通运输规划、运行、生产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全面关注碳排放问题,通过合理引导运输需求,优化运输装备、运输结构和用能结构,提高营运与能源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社会伦理、文化理念等方面,共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交通运输全周期、全产业链低碳发展的理念、方式、体系与实践。低碳交通是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正常需要,又能降低单位运输量碳强度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全球共同的愿景与永恒追求。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为低碳交通奠定了制度与管理基础。目前,已形成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组成的大部门管理体制架构。低碳交通法律法规、规章体系不断完善,已制定和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规,用最严格的制度与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低碳交通政策制度体系与绿色交通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低碳交通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正在积极加强低碳交通科技研发与推广,推动低碳技术能源革命,提升交通运输综合能效和减排效率。针对制造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组织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夯实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基础。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交通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智慧交通。低碳交通的实施路径基于低碳经济在交通领域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推广低碳交通的可行性,我国应结合国情推广低碳交通的理念,制定低碳交通的长远规划,加快构建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把强化低碳交通治理、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作为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低碳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低碳交通理念。通过积极倡导居民树立低碳交通发展理念来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至关重要。以广泛宣传和开展多种活动的方式,对公民进行低碳教育,倡导公民养成低碳出行的良好习惯。依靠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将交通低碳化发展理念渗透到行业中去,实现低碳经济效应。运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已将一部分高科技运用到交通中,起到部分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作用。同时,重视引进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通过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快交通技术创新,制定完善低碳交通碳排放的相关技术标准,实现能源使用低碳化、交通管理低碳化、交通工具节能化,从而减少交通碳排放。发展慢行交通和共享交通。推进“网约车”发展,不断提升网约车车辆运营效率和服务精细化水平;推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让自行车回归城市;推进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制定分类步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或规范,并将其纳入国家相关城市规划体系。城市内部因地制宜建设温馨舒适的步行、自行车系统,重视独立设置的绿道,推进慢行系统与城市公交系统的衔接,促进公共交通、高铁系统与电动汽车、慢行出行相结合。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