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3期 第207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6-1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在空港新城感受历史的魅力
新闻作者:○ 商子雍

空港新城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的五大功能组团之一 (另外四个功能组团分别为泾河新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秦汉新城) ,位于西咸新区西北部,成立于2011年7月。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这里参观采风了,2022年5月28日,又一次来到斯地,整整一天里,乘车在布局合理、绿树成荫、规范平整的道路上东奔西走,当然,也会时不时地停车下人,走进展览馆、走进社区、走进某个历史遗存,去探寻、去了解空港新城的前世今生。不断的目睹耳闻,自然会生发出诸多感慨,比如,很多年前我说过的一席话,几天前我写下的一段文字,便油然浮现在脑海之中。
先来讲很多年前说过的一席话。
其时,地产开发热在古城西安骤然升温,一座座写字楼、住宅楼争先恐后地拔地而起,目睹此情此景,吟诵老杜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中当然会万分欣喜,但同时,地产开发热导致的大拆大建中出现的某些事件,也让人不无担忧。恰好,一家有着国有背景的地产开发商举办论坛,邀我登坛发声,于是,我乘机毫不客气地“教训”他们(当然还有这个行当的所有从业者)说:在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开发地产,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其实都只是取决于一念之差,这“一念”,就是开发者是不是对所有或无形、或有形的历史文化遗存,长存敬畏之心!
再来说几天前写下的一段文字。
中央文史研究馆要录制一个文化系列讲座,任务下派给全国30多个地方文史研究馆,我“有幸”接受了这么一个50分钟讲座的活儿,尽管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仍勉为其难地以《信息文明时代的地域文化》为题,撰写了一个七千字的讲演提纲送审,其中写道——
构成城市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不管是民居、还是公共建筑),首先是为市民生活的安全、便捷、幸福提供保障的,但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座城市,和某一个具体的自然人一样,也有记忆,有着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这么一种完整的生命历史。一代又一代市民创造和发展城市历史的艰苦卓绝过程,全都沉淀在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城市记忆。承载这些记忆的,既有非物质遗产,也有包括城市建筑在内的物质遗产。一座座和人的生命历程无法切割的建筑物,尤其是那些作为城市醒目标志的建筑物,这些物质的历史遗存,纵向记忆着城市的史脉和传衍,横向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而纵横交错编织出来的,就是这座城市独有的个性身份亦即它的历史人文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域文化。
好的城市建筑应该是一本厚重的画册,可以一页、一页翻起来阅读,而不是一幅单薄的画面,只能一览无余。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是我年轻时就十分向往的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后,曾有幸两次造访,中间相隔近20年。令我惊异的是,尽管隔了这么久,但那些凝聚着历史记忆的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民居)看起来却是容颜不改(至于内部功能,我相信是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提升)。这两座城市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比肩而立,构成了一部历史沧桑与青春活力交相辉映的厚重画册,感人至深。特别是历史建筑中的皇家建筑,现在已经几乎全部成为图书馆、博物馆等所有平民都可以享用的公共建筑,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当然,与西安、与维也纳、与萨尔茨堡不同,空港新城是一座在一片旷野上拔地而起的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很多年前,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号称始皇帝,秦都咸阳也顺理成章地从一国之都变身为天下之都,那个时候,包括如今空港新城所在之地在内的所有咸阳城的里里外外,无疑是有着让当时人们叹为观止的宏伟建筑,少时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的“蜀山兀,阿房出”之句,就曾引发我对包括阿房宫在内的秦都咸阳之美轮美奂的不尽遐思。然而,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之变,诚如张养浩那首有名的《潼关怀古》之所云:“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空港新城,还有构成西咸新区的其它四个功能组团,都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之上,开始一笔一划地描绘现代化城市的靓丽画图。
但即就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却不曾、也无法被抹去。在成千上万的现代人心灵深处,在空港新城的地上地下,被标识为古老、传统、历史的有形的物质存在和无形的精神存在,可以说比比皆是。比如,盛唐之时,首都位于咸阳往东不远处的长安城,而长安文化、亦即盛唐文化的核心,则被台湾文化学者许倬云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为“包容之量,消化之功”,如今,徜徉在以“丝路航空枢纽 临空经济高地 宜居宜业新城 人文开放平台”为发展定位的空港新城,让人感受最深的,恰恰就是这里与盛唐文化一脉相承、在面对外来世界时展现出来的雄阔包容胸怀和出色借鉴能力。
空港新城区域内拥有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国内外客货运航线383条,联通全球37个国家、77个城市。2020年航空旅客吞吐量3108万人次,全国第8位,航空货运吞吐量38万吨,排名进入全国十强。空港新城还依托临空、自贸、保税、口岸、跨境、航权等六大开放平台优势,重点发展临空先进制造业、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高端服务业等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在内的临空经济全产业链。完全可以断言,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空港新城,而促成改革开放的原因,有赖于民心所向,也有赖于杰出政治家顺应民意的决策,但我们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也许才是至关紧要的内在推动力!
今日的空港新城,位于历史上咸阳、长安这两个皇朝的首善之地中间,尽管经历数千年岁月消磨,但地上、地下有形的文化遗存,肯定不会太少。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宝贵的遗存,都被重视、被善待,展现出无以伦比的动人魅力。前几次来空港新城,都曾去了顺陵、去了萧何曹参遗址公园。在顺陵,那对用整块巨石雕成的体型硕大、造型生动的走狮引人注目、让人赞叹;特别是其中重量达70吨的雄狮,威武磅礴的气势,阔步前行的英姿,栩栩如生,是创作难度极大、艺术价值极高的传世珍品。据我所知,中国并不是狮子的栖息地,但中国却有着源远流长的狮子文化。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踏出了一条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中亚各地的友好关系,“殊方异物”的狮子和狮子文化才正式被中国人所认知。唐代,更是中国与外来文化交流的黄金岁月,狮子作为礼品被屡屡送到中国,不少西域雕刻家和画家涌入长安,传授狮子艺术,以致这种威猛的热带、亚热带动物,也开始进入中国艺术家的视野。流传至今的唐代狮子造像,从高达3米的陵墓石狮,到长不盈寸的工艺金属狮,全都比例合适,体态生动,显然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艺术。不过,在当时,只有帝王的宫殿和坟墓,才有资格用石狮子守卫,用现代意识来审视,这无疑是一种丑陋!
这一次再访空港新城,去看了位于空港新城北杜街道的千佛铁塔,还看了在上官婉儿墓原址上建成唐昭容上官氏公园。塔亦属外来文化,东汉初年随佛教传入中国。与佛教的中国化一样,如今中国寺院里的塔,已经迥异于印度的佛塔了。座落在北杜街道的千佛铁塔,是明万历年间兴建于昌福寺内,如今寺毁塔存,其可贵之处在于塔的材质较为少见,并且是国内现存铁塔中的高度之最,自然应该倍加珍惜。至于唐昭容上官氏公园的出现,是缘于在某项工程的前期文勘中,意外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经考古发掘虽除墓志铭外不曾获得更多文物,但毕竟是一介凭借杰出才能和工于心计曾被武则天、唐中宗重用,最终却被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的李隆基斩杀的著名历史人物,命运跌宕,故事多多。面对上官婉儿的葬身之地,建设者立马修改图纸,在此兴建公园,方便今人在斯地加深对历史的认知,无疑是明智之举。
在空港新城栉次鳞比的现代化建筑之中,星星点点地散布着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遗存,自有一种独特而感人的魅力。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这么一段内涵丰富且思考深刻的话:“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就好像站在时间的一点,惊奇地注视着过去和未来,对过去我们看得越清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多。”是这样吗?当然是。比如,我去位于空港新城的萧何曹参遗址公园,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的,当然是那个有名的萧规曹随的历史故事;但紧接着,就想起了邓小平那一番语重心长的耳提面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历史能和现实如此天衣无缝地勾联在一起,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