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4期 第207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6-2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夏日絮语
新闻作者:■ 鱼小丽



一转眼就飘过了杏桃苹果花吐露芬芳的时节。
谷雨刚过,便是立夏,颇知冷暖的风儿,显得有些寂寞并躁动不安起来,一如这个时节的人们。自然和人生是相似的,变化无常却又总想趋于安宁,就像我们最终回归于精神的富足和洁净。这是一种来自有限生命的企盼,是一种看惯风月的心灵归隐,是一种悲情之中跃动的壮烈和感动。看着远处的麦田和山林葱郁的蔓延,这何曾不是一种让生命永远年轻的顿悟。
夏至一过,白天开始变长,燥热的空气弥漫着整个天空,鸟儿的鸣叫都显得有些急促,大街小巷穿行着身材曼妙着五颜六色时装的美女,那份自信是来自心底的气韵。我喜欢看她们行走的风景,尤其是中午时分,选一个临窗的咖啡店,带上耳机,手捧一本书,一坐可以半天,摘一朵蔷薇花朵夹在书层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以前我最喜欢看《读者》,现在我特别喜爱看古典文学,一本宋词天天读,包里随时放着,头上有软软的吊兰排荡开来,就像一个个精灵,时而和我对语。这个时候如果能下一场雨就最好了,隔着玻璃看外面的世界,这便是最美好的时光了。
在和一个文友的交流中,我们谈及现实和理想这个老话题。我以为,现实只是自己生存和养家糊口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绝不是生活的全部。人还应该有点心灵和精神的东西才算完整。精神的价值和生存的价值同样重要。物质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到精神这个层面,这就是我们不会满足于现状,同时又有所祈盼的原因。
多年来的习惯,已经让我渐渐熟悉于在现实和精神之间的转换,而尽量互不干扰。就像佛家一样,这是一种修炼、培养的结果。这世上,我们有所得,有所失,所有取,所有舍,全是个人的性情使然,没有谁对谁错。
展望和回首在平静的日子里沉淀,原来我们对生活没有更多的奢求。年龄可以改变人的一切。年轻时为了平息对生活的盲目乐观,为了掩饰力不从心的轻狂,担心前面道路的崎岖和黑暗,总把矫情的“淡泊”,当作自己伪装成熟的面具。
然而要真正懂得并领会淡泊,却需要一个有条件的过程。要历经繁华落寞,要饱尝得失变故且能洞察人情世故,到了最后还要有放得下欲望、找回人生真相的坚定。直到上升到“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培之;天劳吾以形,吾逸吾心以养之;天扼吾以遇,吾行吾道以通之”之境界,才是真正的淡泊。
所以,真正的淡泊是怀有高远志趣的一种选择,它更多的是追求一种人生意义层面的精神需要和满足。也只有肉体和精神都趋向于平静祥和,我们才开始学会思考并感悟人生。于这夏天,将心思填满,再将心思全部融与夏风中飞扬,人生便从容静好。
夏天的傍晚风略带一丝凉意,很是惬意地吹拂着脸颊,似乎有蝉声从这棵树到那棵树,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地穿梭,不禁有所悟得:这绝妙的佳音,怕是人类的乐器绝难弹奏的吧,唯有蝉儿自己,于苍苍茫茫处,寄意萧音。那扇动的翅儿足够灵捷,十几声歌毕,便携翅而去,又往近处高梢重启旧鸣,如此反复,不厌其烦,便是小动物们的欢快夏天吧。河堤两旁散步和锻炼的人们悠闲地品味着时光的馈赠,旁边小广场传来节奏感强烈的广场舞音乐。蒲公英将河堤打扮得像个童话世界,忍不住折一朵吮吸,散落开的都是夏天微甜的味道。累了,便在一亭台歇息,有粉色的花瓣不知从哪里飘落在身,留在布衣上。夏天,总是以花的形式,一大朵一大朵开遍山野,绯红而轻柔,像情人的低语,让人的呼吸变重。
人们都喜欢夏天山野的烂漫,喜欢夏天田间的葱茏,喜欢夏天树下的低吟,更喜欢夏天黄昏的山间,就像突然爱上舒婷的诗歌,《会唱歌的鸢尾花》正叮咚地开在渐渐浓郁的暮色。
这个夏天,让我们将心栖息在时光的缝隙里,看花开草肥,看风吹雨落、看蝶舞、听鸟鸣,把旋在心中的梦帘拉开,任风和雨的味道浸入,在诗意的脉络里交织成最美的乐章。或许,这就是心灵的向往。或许,这就是灵魂的归宿。或许,这就是夏天本应该有的味道。如此,尚好。
 (作者供职于彬州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