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6期 第207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6-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闻香识盛唐
新闻作者:文 / 段仁洁

 
陕西历史博物馆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便是那个精巧绝伦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后来开始喜欢燃香,便是一见香囊误终身的风流后果吧。
中国人燃香的历史,肇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流布于秦汉两朝,臻致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明之后。“椒房之宠”至今仍是对爱情的一种勾勒,“焚香沐浴”更是自古至今中国人对重要之事的一种重视态度。不胜枚举的成语典故让我们与香料结下不解之缘。
初见这件香囊,通体浑圆、线条饱满、镂空刻花怎能让我不惊艳于如此的人间绝色?然而探究其中机关,才知内含绝妙之处。香囊里面有个陀螺仪。如果以手术刀般精准的眼光来观察这个陀螺仪的细节,可以看到香囊以中部水平线为界,平均分割成了两个直径4.6厘米,壁厚0.05厘米的半球形,上下半球以活轴相套合。上半球顶部铆接有7.5厘米长的链条。下半球里面有两层银制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直径3.9厘米、宽0.39厘米,与球壁相连;内层机环直径3.4厘米、宽0.3厘米,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香盂相连。香囊的核心是个直径2.8厘米的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制铆钉铆接,无论如何转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其中的香料也会稳稳燃烧。整个香囊重36克,还抵不上一个小个鸡蛋的重量。设计科学与巧思,制作过程繁杂,我不禁为古代匠人的技艺精妙所折服。
隔着透明的展柜注视香囊许久的我倏忽之间,仿佛回到了曾经繁华的大唐盛世,眼前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地行走于市集之中,眼窝深邃、身材高大的西域人牵着骆驼徐徐穿越闹市,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好一派八方来朝、四海臣服的的盛唐景象。恍惚之间自身旁擦肩而过之人,呼吸之间袅袅余香,我不禁驻足回首,是怎样一位颜色倾城的美人,腰间佩戴着如此精妙绝伦的香囊,顾盼间摇曳生姿,回眸间暗香浮动。
也许,眼前的这个香囊也见证过一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爱情。然而“芙蓉帐暖度春宵”让玄宗忘却了他的臣民,从此耽于美色,怠于政事,成为一个骄奢的昏君。一场让唐王朝元气大伤的“安史之乱”终是扯烂了大唐盛世风流的华服,在西逃途中,唐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只留下《长恨歌》成为哀惋的绝唱。
《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自蜀地重返京都,思念旧情,曾秘密派人改葬贵妃,但挖开旧冢时发现:“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这里记载的香囊,就是这种金银制作的,不易腐坏的香囊。“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锦带空珊珊”,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坡后,“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大唐盛景已去,美人消失无踪,唯有香囊能穿越时间、流传至今。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阎良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