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里躺着一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黑釉碗,除了它的大口径尺寸不多见之外,普通人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却承载着北宋到元末的兴衰。黑釉碗之所以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环布碗底的油滴雀斑,大口小足,胎质灰白,通体施黑釉,油层表面布满大小不一金属般光泽的斑点,好似夜空满天星辰,又如一滴滴晶莹的油珠,映入眼帘十分美丽,故称“油滴釉”,这件黑釉碗是迄今所见同类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古籍记载黑滴釉器物“盛茶闪金光,盛水所见银光。”它的工艺非同一般,窑火要在1100℃才能形成这种结晶,温度过低过高都无法形成,只有炉火纯青的技艺才能制造出这般巧夺天工的作品,而这非同寻常的工艺盛行于宋代,这和当时的饮茶方式和风尚息息相关。相传宋徽宗好斗茶,他写了一部茶书名为《大观茶论》,其中有一句写到茶盏的工艺,“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就是这样釉黑的质地才能达到他的精品兔毫盏要求。在当时普遍将茶制成茶饼,泡制的时候要碾成粉末,用开水冲泡时茶面的泡沫为青白色则是上品,只有黑釉茶盏才能焕发出白色茶汤的颜色。因为他酷爱茶艺,黑釉工艺也因此风靡全国,这也让黑釉茶盏到达了巅峰,然而辉煌却只在宋一朝,此后便盛极转衰,元末明初散茶流行将之取代,但这个宋人斗茶的茶盏却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的国宝,可见黑釉的工艺影响颇大。由此可见,这只碗不是看起来的那么平平无奇,而是承载了宋代黑滴釉这种已经失传的绝美工艺,我想这也是它能成为陕博的镇馆之宝的意义所在吧。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港务区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