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6期 第207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6-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澄城拴马桩,庄户人家的华表
新闻作者:​ 文 / 图 宋叶飞


小时候的记忆中,村里那些饲养骡马、耕牛的农户门口,都有个栓牲畜的桩子。大多数人家都是一根木桩,上面带个铁环,为数不多的几家用石桩拴着。黄土的地面,黄土的墙壁,衬得那些石桩分外引人注目。石桩上的雕刻,桩身上的图案勾得人心痒,想近前观看,又忌惮石桩拴的牲畜受惊伤人,一直未能如愿。
2008年初秋,家乡澄城这块古老的土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博物馆——澄城博物馆,用四千余件馆藏文物展示着数千年来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琳琅满目的馆藏中,最为震撼、最为精华的,当属那片由拴马石拼成八卦的拴马桩展区。从电视新闻中得知这个消息,便在周末和家人一同前往博物馆,一睹拴马桩的风采。
虽然脑海有儿时的印迹,可当我真的站在拴马桩面前,还是被古代工匠的创造精神和精湛技艺所折服。这些拴马桩是千人千像、桩桩相异的人与神兽的世界。拴马桩通体分为桩头、桩颈、桩身、桩根四部分。桩根埋于地下,是方形石桩原坯。桩头则是圆雕的各种动物、人物、植物,尤以狮子、猴子、人物居多。桩头的狮、猴前肢或人的臂弯间,镂凿通孔以便穿系缰绳。动物和人物的巧妙组合是拴马桩最为奇特、有意味的部分。虽经百年光阴,细看人物与神兽惟妙惟肖的神态依旧可辨,不乏诙谐幽默。桩颈多为双层,上层呈圆鼓形、台形、花瓣形等,用以承托主体雕刻。下层多是在方柱上刻以浮雕图案。柱身多为四方柱体,有一些在正面和侧面刻有浮雕。
最常见的桩头以蹲狮居多。现实的狮子千姿百态,而石桩雕刻偏偏选择最稳的姿态,让狮子的威严引而不发,动凝结为静,石桩更有稳固之感,稳挺在那里才能镇住家室,栓住财富。此外,最多的便是猴子雕塑。选用猴子,一说是孙悟空掌管养马的弼马温,老百姓认为猴子有镇槽口的作用,能保牲畜平安无灾。站在林立的拴马桩下,触摸雕刻的那一刻,感到拴马桩表现的不只是动物的性格,更多的是乡民的文化。
在这片拴马桩林中,有对高达3米、通体粗壮的石桩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对石桩叫“八蛮进宝”,乃是一对看桩,安放于家境殷实人家大门前,由一对或数对组成,是主人炫耀财富的方式。根据柱头上不同的雕塑,还有“鞑子看马”“狮子背回回”“番子人人儿”“戏文人人儿”等诸多花样,每一种叫法都有很多说头、很多讲究。
自从人们驯化骡马、耕牛,供人驱使、骑乘运输,拴马桩就随之而生。当然最初并没有固定的拴马桩,有棵树、有块石头、有个木头桩子能固定牲畜的缰绳就可以了。随着文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到了元代,慢慢有了石质拴马桩。于是,那一块块普通的青石被手艺人镌刻着,发挥着聪明才智和审美情趣,得以流传至今。在看天吃饭的农耕时代,能够养得起牲畜的人家都是乡绅大户富裕人家,那些高门大户外伫立的拴马桩和门口的石狮子一样,除了装点门庭炫耀财富外,兼具辟邪镇宅的作用,难怪学者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
此后多年,每隔一段时间便去博物馆的拴马桩林驻足一番,感受石桩上传递的历史与温度。千百年历经的沧桑,斑驳的柱体,呈现出一丝诱人的神秘。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澄城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