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8期 第207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7-0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我的 校园青春
新闻作者:■ 王 璐



无比怀念这样的场景。
夏季的阳光洒进篮球场周围的红叶李,在台阶上留下斑驳的光影,穿着干净运动服的男生女生们组合成好看的画面,不断跃起投篮的男生,在台阶上或两人一起捂着嘴巴说话的女孩子、或三五成群谈笑的小组合,每一幅画都令人难忘。
在105教学楼顶楼的台阶教室里,左右两边都是四面大大的窗户。每每下午两点的影视鉴赏课,老师放下幕布,打开投影仪播放每周的固定选片。就是在这个可以满载全专业人的教室中,我看到了泛着灰色基调的老旧幕布上《天使爱美丽》的画面,也看了压抑到极致的《盲山》,还看到了催人泪下的《素媛》等等……我们习惯性地将电影专业课的老师称为“老马”,但他本人并不老。很庆幸能有这样的一位老师,“老马”会告诉我们一些很小众的电影名称,会告诉我们哪部温暖、哪部血腥,但从不会将我们的欣赏范围界定在某种“应该看”的局限中。
每年十月的迎新晚会和十二月底的元旦晚会,是我们最为忙碌的时间。从大一迎新时青涩的朗诵到大二的舞台剧《梦中的婚礼》,再到大三的开场舞、大四的主持人,我们一路收获、一路成长,有舞台经验的逐渐增加、有临场反应的得心应手……虽挫折不断,却也享受着身在校园的欢欣。时间总是无情,如今,楼上楼下退休的老教授们闲聊时也会说:“疫情真的是耽搁了这一茬学生”。话虽如此,想着也是真实,谁不希望在漫长的暑假中奔赴喜欢的城市,品尝当地大街小巷的美食,在每个闲暇的日子里去周围的城市看看。疫情下,各个高校在“延迟开学”和“延迟放假”中循环往复,再或者囿于四人间和六人间的宿舍中,从大一到大三,疫情仿佛涵盖了整个大学时光,也占据了整个最美好的青春年纪。
现在回想起在大学校园的四年,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无比珍贵。庆幸的是,作为传媒的学生,大三大四的四月中下旬,分别去了山西平遥古城和北京怀柔影视基地进行采风,基本上外出都是七八天的样子。去北京的时候,大家相互商量收拾行李,晚上由校车统一送往火车站,赶那趟上下硬座的T54号特快列车,一百三十多个人在一节车厢里有说有唱,每个小桌子上都放满了不同的零食饮料,大家笑着聊着,几乎都没有怎么睡。直到第二天早上,在北京西站下车,清点完人数,坐上影视基地来接我们的大巴车,所有人才沉沉睡去。在这期间又集体外出两次,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看到了中国电影改革变迁、在798艺术中心,各个“小团体们”相互拍摄,留下很多满载着青春元素的画面,那是只属于青春的记号。
离开怀柔的前一天,我们要好的几个人,在“三棵老槐树”下的老北京涮肉馆喝酒,突然聊到毕业的话题,便有了以后“人到礼到”的约定。所以在后来,本是傍晚从西安起飞,去江苏淮安参加婚礼,因为“利奇马”台风一度被通知延后,途中大概有2/3的人退票,我坚持到第二天凌晨1:30,终于起飞,3点落地淮安涟水,而当时说好的每一个人,无一缺席。
美好的事情总不会十分圆满。那个一直说好的毕业旅行到底是未能实现,那些兴冲冲的规划行程,那时暑假要考取的驾照,那些做梦都想品尝的美食……都因为实习等种种因素,封存在毕业的“遗憾清单”里了。
毕业典礼是全专业人的最后一次聚会。没有人缺席,院长给每个人亲手拨过麦穗的时候,露出和蔼的笑容,最后在主楼前大台阶合影,当学士帽被抛向天空的那一刻,也预示着我们的校园生活真的就结束了。翻看毕业照上,每一个女生都在认真的微笑,男生骄傲又帅气,校园时光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无论怎样,很庆幸,我在校园中拥有过整个青春。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富平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