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9期 第207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7-0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最早的国道
新闻作者:■ 王 蓬

应该说凡有古代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就有道路。但并非是国家组织力量修建的道路,准确的说是古代先民在狩猎、采集、迁徙的过程中自然发现、自然踩踏的原始小道。
中国最早的国道出现在八百里秦川西部的周原。这里南屏秦岭,北邻塬坡,渭水横贯其间,依山襟水,是古人类生息的理想环境。远古时期,姜、姬、嬴三氏族先后生息于此。“岐山之阳”的周原还诞生了最早在关中创建王朝的部族:周族。周族历史悠久,长期在渭水流域活动,以周原为根据地,不断东扩。
西秦周原
《诗经》中记载周人始祖善于耕稼,被尊为农神,称“后稷”,以“周”为邦国之名。周原既为周人的发祥地,周族先祖曾在渭水之北的二级阶地上营筑城郭、宫殿、宗庙、房舍,构成周人的早期都邑。后来,周虽迁都丰、镐,但周原一带仍是西周宗祖的重要中心。周人在周原治理田亩,招纳部众,开辟道路。
《诗经·大雅·绵》记述了周人在原野披荆斩辣,开辟道路的情景:“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不难想象,已经有过原始先民生存的渭水流域,在耕耘田亩,收获庄稼,去河谷汲水,到山林狩猎等生存活动中,注定产生了自然踩踏出的道路。周是在原始先民经历夏、商后崛起的部族。理应在修建道路, 营造宫室, 制造工具等方面展示更高水平。
从1943年石璋如先生在周原调查始,周原考古已有80年历程,近年随着庞大的周原遗址一次次深度发掘,不断给国人带来惊喜。包括西周时期灰坑179座、大型墓葬6座、房址4座、陶窑1座、水渠1条得到清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西周时期的古道,东西走向,残存路面宽达8米,路土最厚约30厘米。经测算始建年代应为西周早中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路面上7条车辙清晰可见。西周马车轨距在2.2~2.4米之间,应为3组车辙,路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鱼脊形态,明显为排水需要。《诗经·小雅·大东》里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描述,按照路面的宽度和走向,这应该就是周人东迁之路, 堪称最早的国道。
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力量日渐强盛。把都邑从周原迁到今西安市长安区,分别在沣水两岸建成丰、镐两城。西周修建丰、镐二京时,已有“前朝后市,左祖右舍,街道则有九经九纬”的规定,把敬祖的宗祠、王宫、市场、道路统一规划,相当完备考究。既有城堡,又有街市,筑城卫君、造廓守民。此为长安建都之始, 也是最早诞生于中华大地上的城市。
从秦川西部迁徙到关中腹地中心, 是整个王族宫廷与政治中心的搬迁, 两地相距近200千米,仅是苯重青铜器就搬迁不易, 非马拉车载不可为之, 道路也会修的宽阔平整。可以肯定的说,道路是沿着渭河北岸由西向东延伸, 这从前叙周族大墓发掘发现的古道遗迹可以得到印证。周人利用河水对道路方向, 水平自然指引, 顺渭河方向无大填大挖, 取事半功倍之效,说明周人已掌握沿水修道的经验。岐邑到丰邑的道路修通之后, 周王族便把都邑从周原迁到丰镐城。再以此为中心, 向四方扩展。周族不断向东进逼,最终导致改变历史进程的牧野之战爆发。
山区古道
“武王伐纣” 多种史料中都有记载。史载周武王姬发(?—1043)即位,便积极备战, 储蓄粮草,修整函谷关道路,武王九年在谋臣吕尚(即姜子牙) 襄赞下,率军东征,会诸侯于黄河边的孟津, 与众多方国首领共同盟誓讨伐殷商。此战发生时间, 典籍记载,学人说法多达40余种,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2月。
《诗经》对这次商亡周兴之战有详细描叙:“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周武联军战车云集, 将士如林, 更有巴人前歌后舞助阵, 与殷商决战于牧野。而殷商在武王大军兵临城下, 张慌失措把临时武装的奴隶、战俘推向前线,虽号称70万大军,却一无战车,二无战马,单靠步兵在牧野应战。
两军对阵,吕尚先率精兵挑战,号称“三千虎贲”呐喊进攻,武王亲率主力跟进,战车、甲士、步兵连续冲杀,商军大乱,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一败涂地,周武王大获全胜,曾历十七世三十一王, 前后约500年的商朝就此灭亡。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一场因改变历史进程的战役彪柄史册。此战终止了先秦三代第二个王朝商,开启了以礼乐闻名的西周王朝。
牧野之战提供了两条关于古道的信息。
一是牧野在今河南新乡, 武王伐纣,已用战车, 说明3000年前从关中到中原已有可通车马的道路。据《考工记》记载与西周古墓出土车辆复原乘车为四马驾驶,两轮之间宽度为7尺,加车轴两端伸出毂外的部分为8尺,考虑到两车相会交错,道路宽度应不少于两丈甚至更宽。从丰镐到牧野四五百里之遥,道路修筑工程量巨大,可见当时道路修筑已积累了丰厚的技术与经验, 非由周王朝下令,动员众多人工修筑而不可为, 应称当时的国道。
二是《蜀纪》载:“武王伐纣,蜀亦从行”是指周武王联合当时居秦巴之南的蜀、巴两个方国共同伐纣。蜀巴皆在秦岭巴山之南, 说明其时已有可供军队穿越秦巴大山的古道通往关中。至少已在自然发现与自然踩踏的原始小道上进行过修整,否则不可能行走携带给养负重的军队。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