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9期 第207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2-07-0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步入藏边 援建普兰
新闻作者:■ 柯 军

 
2022年5月,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怀着奉献边疆公路事业的热情报名参加了今年的援藏工作。也很荣幸我最终成为了一名援藏专业技术人员,一路向西踏上了通往阿里地区普兰县的道路。
5月17日,从汉中出发到西藏民族大学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岗前培训,在这里我有幸认识了来自陕西不同地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但怀揣同样梦想的42位兄弟姐妹。我们交谈各自的心得,对此次援藏工作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5月20日,我们到达了西藏拉萨。高原的空气虽然稀薄,但蔚蓝的天空令人心旷神怡,似乎伸手可触白云,我们看见了真实的布达拉宫——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融合。在这神圣的地方,我忍不住想要奔跑、想要高歌,我模仿藏民,双手合十,一揖过顶虔诚地对她祈祷,希望我的援藏之行一切顺利。
在拉萨短期休整的第三天,同行的两位同事已经出现了心慌、气短、头痛、恶心,甚至是手脚浮肿的高原反应。看着他们如此难受,我心里也有些忐忑,一是为他们的身体担忧,二是对家乡的依依不舍,但更多的是担心自己对高原环境适应的信心不足而影响工作,我怕完成不好组织交给的任务,但我时刻告诫自己: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受组织安排来支援西藏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应该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永不言弃。在当地医护人员和同事的指导和鼓励下,我积极调整心态、体能,很好地克服了高原反应。
5月25日,我们随车从阿里到普兰,其中要穿越260公里的无人区和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沿途多是荒凉戈壁,没有想象中的青青牧场和成群的牛羊,只有一条公路向着天际延伸。长途的跋涉中,大家一个个昏昏欲睡,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座高大的牌楼映入眼帘,我们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普兰县。当看见牌楼上“陕西援建”四个大字时,我们顿时倍感亲切,泪水也在不知不觉间湿润了眼角。
普兰县海拔约3900米,被称为“雪山环绕的地方”,位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 是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总面积13179平方米。也是陕西省对口支援的县城。普兰县城有两条主干道,一条国道564直通普兰口岸连接尼泊尔,一条陕西路,两侧分布了一座座“陕西援建”的楼房和基础设施。县城距离边境18公里,常住人口约12000余人。
按照组织安排,我在普兰县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心开展援建工作。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多年来公路交通一直是制约普兰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地的交通主要依靠219国道和564国道。国家在普兰建设发展中先后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碍于地处偏远,加之地面建设耗费周期长且投资大,交通发展始终困难重重。如今,国家又将重点放在了空中交通上,西藏将要新建3个机场,普兰县就是其中的一个。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对普兰机场场外配套工程项目(进场道路)两阶段初步设计(送审稿)的初审工作。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这些年干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想法,并及时同单位领导汇报和同事交流,积极同设计单位沟通并初步完成设计稿的初审工作。
晃眼间,来普兰工作已经一个月了,虽然这里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和当地藏族同胞交流存有语言不通的障碍,但也有了别样的收获。我喜欢在山顶上凝视晨曦中这座“陕西援建”的城市,这里的一切告诉我,国家对普兰的重视、陕西对普兰的用心。今天,我作为一名小小的援藏干部,只是这援藏洪流中的一颗小小水滴,但水滴投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个人融入集体才会不断锻炼提高。我相信自己会不断调整好心态,加快适应,以此为家,继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普兰的发展添砖加瓦,让陕西交通人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高原之上。
 (作者供职于汉中市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