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则国家兴,藏富于民乃立国之本。为切实改善包联村群众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致富路子宽起来,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合阳县交通运输局累计为包联村投资1100余万元,培育新型农民、优化路网结构、提升村级基础设施,为包联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聚合人才力量,为乡村振兴建强“生力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源泉在干。为了确保“人尽其才”,合阳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干部锻炼成长的“主战场”,坚持队员“质量化”“年轻化”的标准,向包联的路井镇新民、南庄等7个村(社区)选派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9人,并根据不同类型村的需要,进行科学搭配、优化组合,发挥选派力量的最大效能。在深入了解各村发展现状后,派驻工作人员体会到没有人就发展不了产业。为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能工巧匠,工作人员多次同村两委班子积极联系镇政府、农技中心和西北农林大学,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帮助解决粮食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管理,依靠科技提高产量,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余次,受益群众1300余人次,为群众增收致富积蓄充足能量。聚焦产业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合阳县交通运输局的包联村耕地总面积约为5万余亩,西瓜、葡萄、梨、樱桃等特色水果种类丰富,农田平整千亩成片,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久,导致道路相继出现破损,通行不畅成为制约包联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县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和相关业务负责人多次实地踏勘,根据包联村发展需求,本着“交通+产业”的模式科学合理设计道路,推动交通与特色产业基地深入融合,先后累计投资800余万元,相继对新民、紫光、南伍中等9个社区(村)18.5公里道路进行新建(新改建),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让“特色”变成“亮点”,让农村公路成为实实在在的“产业路”,增强了农民增收新“动力”。现如今,“三夏”大忙期间,大型收割机自由穿梭在金色麦浪之间;秋收时节,果商的卡车直通田间地头,农民们脸上灿烂的笑容传递着丰收的喜悦。聚力基础建设,为美好生活开启“幸福门”。为将包联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合阳县交通运输局乡村振兴指导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积极团结村两委干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爱路护路宣传,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道路两旁积存垃圾、沟渠河道废弃物,对村内无功能危房、旱厕进行拆除,促进村级环境综合提升。同时,县交通运输局还翻修包联村文化广场1700平方米,修复灌溉渠道1900延米,修复文化墙500多平米,改建村部水冲厕所、改造文化大礼堂等,累计投资130余万元。通过这些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的提升改造,让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地改善和提升,切实让乡村环境变“一时美、局部美”为“时时美、处处美”。现如今,在县交通运输局的帮扶下,包联村面貌“焕然一新”。原来泥泞积水的巷道如今宽阔平整,柏油、混凝土的颜色庄重而典雅;新民社区金色麦浪里收割机穿梭不息;南庄社区现代产业园里硕果累累;西吴灌溉水渠边上农民合不拢嘴;广场上、长廊边健身、遛弯的群众幸福洋溢,一幅幅环境优美、乡村富裕、农民幸福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