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大学毕业的我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带着同为公路人的父亲的殷切期盼,分配到那时名为铜川公路总段的下属单位宜君公路段工作。冬日的宜君,异常的寒冷,我听着屋外寒风带着哨声一遍遍吹过。一旦下起雪来,初时觉得晶莹透亮,银装素裹的世界令人向往。可是一旦出门,积雪之下是早已结成的厚厚冰层,我穿着沉重的棉靴,一脚踩下去看不出足迹,再拔出来走下一步,每走一步都异常地艰难。本该充满欢欣的心之伊始,也如同被那呼啸的北风吹过般,感觉不出多少蓬勃之力。失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想想才刚开头,这样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心便一点点沉落了。无意间翻阅单位的报纸,一张《陕西公路》报映入眼帘。不大的报纸,展开也就是两张A3纸大小。段长告诉我说,这是咱们行业内部的报纸,你有时间多看看,也可以给他们投稿。上学时就爱好读书、写作的我,认真地翻看着它,都是描绘的公路人、公路事,有我熟悉的,也有我不熟悉的,但看上去感觉都很亲切。我认真阅读着每一篇文章,从一版的要闻,二版的公路工程动态、三版的精神文明建设到四版的文学稿件等方面,边看边想着来到这里后的所见所闻,虽然参加工作不久,但每日里耳濡目染,也慢慢地对公路人的工作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些文章竟有很大的共鸣。当然,最喜欢的自然是我一直爱好的文学版面。在那里,总有一些文字触动着青春年少时那敏感脆弱的心灵,仿佛一双手轻轻拂动心的琴弦,于不经意间慢慢地沁入它,感染它。让我不禁对当时的工作、生活有了重新的审视和认识。照例是和大家一起去道班的日子。那时我和同事们经常去宜君段管辖的哭泉道班和被评为“十佳道班”的偏班道班。养路工们穿着橘红色的标志服,依旧忙碌地在清扫路面、清理水沟。那天回去晚了,走出道班大门时,一名养路工刚刚从路上回来,黝黑的脸庞上写满疲惫,一道道灰尘布满脸颊,我甚至没能看清他是不是我熟悉的哪一个养路工。夕阳的余晖落在他身上,拉下长长的影子。那一刻的形象在我眼里,那样的高大、挺拔。我心里想着,这就是我们的养路工,公路的守护神,他们干着最平凡的工作,却永远是那么乐观,那么积极向上。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一定要把他的形象描绘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养路工。这就有了后来发表在《陕西公路》报上的我的第一首小诗《落日》。那首诗写好后,我找出一本方格稿纸,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准备把它投寄给《陕西公路》报。那时办公条件简陋,文字基本全是手写,那种淡绿的方格稿纸,每页上都印着横竖多少字的规格。我看着它,想着绿色是最饱含希望的颜色,希望我在这些绿色的方格纸上写下的文字,能够被编辑所喜欢、采用。我的字写得并不好,但我却是用心地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抄写,有潦草不满意的就撕了重写。浪费了好多张纸,才把那首并不算长的诗歌抄写完毕。我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去邮局端端正正地写好早已摘抄下来的地址,仔细地贴好邮票,看着它投到绿色的邮筒里,才满怀希望的哼着歌去了。又到了邮递员送信的日子,我一眼从众多邮件中找出《陕西公路》报来,小心地撕开了口,拿出报纸,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来,先是在四版找自己的稿件。果然,在报纸的一角,看到了我的那首小诗《落日》,我的心情激动又兴奋。再次读着它,仿佛又看到了那天的养路工在落日下高大的身影。我在心里想着,这就是我们的公路人,看似不起眼的公路人,但就是他们,让世间的路不再坎坷难行,让人们沟通的脚步不再遥远。而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这份父亲干了一辈子,付出了太多心血的公路事业呢?从此,我热爱上了这份工作,也热爱着这份公路人自己的宣传阵地——《陕西公路》报。工作之余,我常常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一遍遍修改,待自己觉得满意后,投稿给它。有时候,很快就刊登了,也有的时候,如泥牛入海,再无痕迹。发表了,我很开心,没刊登时,我也不会气馁,只是多多阅读别人的文章,多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在文字的天地中更快地成长。早春的宜君,依然天寒地冻,下雪也是常有的事,但我却感觉它不再如当初那般冰凉寒冷。尤其是每每和同事们围坐在炉火旁,一起看最新出版的《陕西公路》报,或者我看着,给他们讲述着,欢声笑语不时响起。我看着窗外雪花飘飞,那样纯净剔透,而屋内永远是一团温暖、一片详和。我知道,《陕西公路》报虽小,却仿佛打开一扇门,让我们认识世界的瞳孔更加的闪亮、更加开阔,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从事的公路事业,了解更多和父亲一样的公路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我们行驶的公路更加宽广,让人与人、与世界的距离不再遥远。也因为它,让我热爱上了宜君这个“宜君”“宜民”的小小山城,热爱上了父亲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公路事业。1996年,《陕西公路》报更名为《陕西交通报》,版面扩大了一倍,稿件内容也更加丰富。每到报纸该来的日子,我怀着急盼的心情,站在办公楼上眺望着院子,期待着穿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的到来。等到拿到报纸,就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因为怦揣着小小的隐秘的期待,日子有了盼头就如行云流水般飞逝而过。时至今日,我早已成为《陕西交通报》最忠实的读者和通讯员。如今它已经办刊30年了,而我与它结缘算起来也已经28个年头了。翻看它颁发给我的那厚厚的一沓优秀通讯员、优秀稿件的荣誉证书,我很庆幸,在我青春最迷茫的时候,这份我们行业的报纸、它的编辑和许多的通讯员给我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多年来无论在公路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把每一件最细小的工作做得认真,做到最好。感谢有你——《陕西交通报》,也真心祝愿你越办越好,三十而立,正有康庄大道等着你向着前方迈进。 (作者供职于《陕西公路》杂志编辑部)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