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陕西,平坦舒适的高速公路连通市县,纵横成网的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通畅便捷,出行是一件幸福的体验。但对改革开放以前的陕西人来说,尚且不说到榆林,即使从西安拉一车货赶到延安,那也得起早贪黑,夜宿黄陵,两天才能赶到,而这其中的道路崎岖、颠簸难行就更不必说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陕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由西安北去的汽车要分别向东绕道灞桥、耿镇,向西要绕道咸阳,使西安市东西出口本来就十分拥堵的交通局面更加严重。为了满足人们出行方便快捷的需要,建设我省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的计划被提上了省政府的议事日程。
然而,对于那时的建设者们来说,没有经验,没有资金,修建这条路可谓是困难重重。1979年,建设西三线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方案就已初步拟成,但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那时省里财政比较紧,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基础,于是该项目就一直处于讨论和完善阶段,而这一停滞就是5年多时间。
随着改革开放后金融限制的松动,利用国际资金贷款修路成了解决资金问题方式之一,而交通部也从1984年开始,将陕西及云南、江西、安徽等12个省厅项目和地方道路列为公路建设上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其中,作为国家首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之一的西安至三原一级公路,以获得世界银行1500万美元的建设贷款开启了陕西交通建设利用外资搞建设的新纪元。
那时修建高等级公路,无论在管理和施工上,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工作开展起来就格外费力,从规范的制定到现场的管理,一切都是新课题、都是新挑战,一边摸索一边前行。最终,全长34.46公里的西三一级公路在1989年12月建成通车。而这条被誉为是“开启了西安北大门”的公路,也成为了国内首次使用世界银行贷款,首家实行国际性公开招标,首次执行国际惯用的“工程监理”制度修建的陕西第一条高等级公路。
“由于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制度,保证了西三一级公路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控制投资,为以后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为陕西培养、锻炼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人才和监理人员。同时,建设者们也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按照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实际的监理工作经验,为日后陕西高速公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曾参与建设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西三线是陕西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它的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开创性,而随后的陕西高速公路建设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公路建设也渐渐步入了快车道。
作为续航项目,1990年至1995年,陕西利用世行贷款5000万美元又修建了67公里的三原至铜川一级公路项目。同时,为了发展,陕西还利用科威特政府贷款910万第纳尔又修建了145公里的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项目。
借船出海发展自己的举措让陕西吃上了甜头,1996年至2000年,陕西扩大规模,利用世行贷款先后修建了渭南至潼关高速公路、铜川至黄陵一级公路、蓝田至小商塬二级公路、绛帐至法门寺至汤峪二级公路和临潼至兵马俑二级公路,这些项目累计达到高等级公路294公里、农村公路4067公里,可以说是包含了“九五”规划中陕西全部公路项目。
“十五”规划这五年,是陕西利用外资搞建设再次取得突破的时期。凝聚智慧拓宽融资领域,利用亚行贷款修建了里程达到176.89公里的阎良至禹门口高速公路;利用科威特发展基金贷款修建了全长116公里的榆林至靖边高速公路。同时,还修建了627公里农村公路。这不仅是陕西第一次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同时也创造了高速公路修建里程最长的记录。
全长104.607公里的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是陕西“十一五”规划的项目,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安康至毛坝和毛坝至陕川界两个项目,其中安康至毛坝高速公路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路线全长85.614公里,概算投资77亿元人民币,其中利用世行贷款3亿美元。
这是全国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进入秦巴山区的世行贷款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让建设标准得到了很大提高,全线采用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并设置了完善的服务区、停车区,以及收费、通讯、监控、养护、管理等系统和设施。
为了更好地助推陕西“三个经济”发展,2017年年初,陕西开始筹划申报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陕西交通物流港”项目。2018年2月,陕西交通物流港项目成功入选《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2018—2020年备选项目规划》,并获得亚行贷款2亿美元。这不仅是陕西唯一入选的项目,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交通项目。
该项目从申报到获批,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利用外资史上的新纪录。其设计思路是以“一带一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机遇、《“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大都市等政策优势,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利用产业叠加倍增效应,建设陕西交通物流商贸示范工程。
“交通物流港项目是以交通运输为核心,以物流、商贸为两翼,多种产业融合、功能互补、畅通高效的交通物流商贸示范工程。在其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上,就彰显了整合、共享、互通、高效的设计理念。不仅为陕西交通运输行业提供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也为陕西发展‘三个经济’搭建起更高的平台。” 省交通运输厅利用外资中心主任潘绍忠介绍说。
从始至今,陕西利用37年的探索和奋斗来推进公路交通利用外资工作,使得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完成了9批利用外资公路建设项目,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9亿美元、1.8亿欧元。参与了近1000余公里高等级公路建设、7800公里农村道路改造、近2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提升改造和600公里县乡道路安全设施完善等项目。
走出封闭,迎来的是融合;
站立潮头,彰显的是责任。
改革的深入让陕西在融资搞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对未来,相信陕西将会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第一版
下一版 >

借船出海立潮头
陕西交通建设项目利用外资发展回眸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