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在榆林采访时惊喜地获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榆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不断推进,榆林市委、市政府思想大解放,适时地提出构建“大交通”体系,为榆林跨越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榆林资源富集、产业聚集、企业云集,是全省经济增长最快、持续性最强的地区。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就必然对交通事业的大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榆林在包茂、青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从2008年起,陆续开工建设榆神、榆绥、神府、绥清和榆佳高速公路,力争于2015年前建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打通北上南下东出的快速运输通道;开工建设210国道榆林城区过境东线和机场北向专用高速公路,形成环城便捷大通道;完成G307吴(堡)靖(边)段、S204靖(边)杨(桥畔)段等一级公路改建,市内国省干线全面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彻底解决国省干线公路城镇过境不畅问题;围绕“两区六园”建设,兴修二级以上公路,实现园区与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相连目标;从2008年起到2010年,每年新建改造通乡油路300公里,建设通达工程4000公里、通村油路2000公里,2009年全线开工建设沿黄公路,达到全市乡乡通油路、建制村村村通公路目标,其中65%的建制村通油路。通过上述交通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市县公路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乡村公路通畅化,形成连接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兰州、银川、北京、石家庄、郑州等几大城市的“一日交通圈”,覆盖市县的“两小时交通圈”,成为陕西第二大交通枢纽,公路交通运输基本适应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加快包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和太中银铁路建设。加强航空机场、航运渡口建设,提高空运、水运运输能力,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榆林未来交通运输将形成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为辅,航空、水运为补充的发展模式,铁路和公路将承担起榆林主要客货运输任务。交通行业将建设“两大网络、两大体系”,统筹路、站、线、车等运输资源配置,提高组合效率和整体效能,实现路运并举,和谐发展。
“两大网络”:一个是依托高速、干线、农村公路网,建设快速客运、农村客运、旅游客运、城乡出租客运、城市公交客运等布局合理、城乡衔接的道路客运网络;另一个是以现代物流服务为方向,建设快速货运、专业货运、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等快捷可靠、优质高效的道路货运网络。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榆林为中心,通达各县区及能源化工基地、重要旅游景点和周边市区的快速客运、货运系统。完成榆林汽车站搬迁,所有乡镇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所有建制村有招呼站或班车停靠点。“两大体系”:一是建设以枢纽站场为龙头、等级站场为骨干、农村站场为基础的客货站场体系;二是构建以服务能力为重点,包括运输服务、应急保障和智能运输在内的支持保障体系。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榆林、绥德、靖边、神木现代物流中心,在其他8个县城建成二级公路客货运站点。

第一版
下一版 >
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构建大交通体系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新闻作者:记者 丁晨 通讯员 王克宁 张德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