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4期 第213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01-3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第一版 下一版 >
请春联
新闻作者:文 / 许晨冰


贴春联是年节里最浓的一道年味了。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我走上街,去给单位挑对联。
街角有个小广场,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窗花、布艺红辣椒等,还有竖挂着、横铺着的一幅幅对联,看上去非常喜庆。几个写对联的摊位如割据一方的诸侯,以纸的样式、字体、压对联的砖头和底布的差异划分界限。“诸侯”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大显身手,被人团团围住,人们或排队等自己的春联,或只为瞻仰那龙飞凤舞的字迹。
“刘主席,我前面还有几个呀?”
“孙教授,你帮我看这个词改个啥适合老人?”
“王大夫,我们这字多,能写得下不?”
是了,在场写春联的大多是退休的大爷,不乏各行各业的精英,如今半是休闲半是赚钱地支个摊,享受这市井中最热闹的光景。
我在一众教授、主席里选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刚掏出手机,另一个大爷道:“把你的誊到那个本子上,手机字太小了,看不清。”
我顿时赧然——我那从小爬着长大的字实在不好意思见人,但眼下这情况也只能坐下来厚着脸皮写上去:
车窗似轴屏,摄进满眼诗情画意
公路如玉带,牵来万里绿水青山
写对联的大爷瞥了一眼:“公路站的还是公路段的?”
我心里直呼厉害,点头答:“公路段的。”
“你等一会,前面还得几个。”大爷说。
我点点头,站在一旁融入了围观人群。以前没有现场写过春联,现下一观察才知道每个摊位都须两人以上才支得起来,一人主笔,一人打下手。写春联的人心无旁骛,打下手那个却包揽了铺纸、倒墨、接待客人、晾墨等一系列工作。
排队的人不少,但两位大爷不疾不徐,一个低头认真挥笔,一个手下不停,嘴里更不停地跟人聊天,从对联的内容扯到天南海北。来写春联的大多数人都是7字和9字,我却是13字,先前还担心这么一个纯质数要如何等分,结果还未等我回过神,两位大爷已经折好纸,放好镇尺。等毛笔吸饱了墨,大爷一挥手,一个个大字行云流水般浮现,大红的纸上没有点缀的花纹,也不是耀眼的金色,只是简简单单的红底黑字,气势非凡。
“玉带这词不错。”写春联的大爷开了口,“现在这路啊,尤其是山里的,你看那蜿蜒曲折,可不就是‘玉带’!”
“对呀,年轻的时候谁能想到现在能发展成这样。”
围观的人群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追忆往昔,我跟另一个大爷把写好的春联铺好,压上砖头,看着一张张带着墨迹的春联,思绪也飞回小时候。
那时,腊月二十八村里就开始张罗着贴春联,小孩子跟着搅浆糊、扶梯子,贴完了还要装模作样念一念,虽然十之八九都会念错。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定要出门看一看自家的春联是不是完好。村里风大,那时的纸薄、脆,能维持到初二三已经算皮实了;等真的破到无力回天时,小孩们会把红纸撕下,扔掉有字迹的部分,然后沾一点水,弄得满手红渍,趁小伙伴们不注意时偷袭上脸,给对方涂一脸胭脂……
“笑啥呢,你的干透了,我给你卷了啊。”
我回过神,笑着跟着大爷一块卷了,他转身去拿皮筋,我摆摆手:“不用啦,回去就贴!”
“行,这一年一次的生意,只能跟你说,明年再来了,你们的‘玉带’变‘金带’!”
这回,围观的人一块笑了起来。
 (作者供职于蓝田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