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连绵的秋雨,无聊的我,站在阳台静静地看着那顺着玻璃缓缓流下的雨滴,心里像是长满了荒草的山坡,愈发杂乱。妻子看出了我内心的躁动,劝我坐着歇会,或者找本书打发时间也行。转头一瞥,视线刚好落到书架上的《此生未完成》,关于这本书的思绪瞬间翻涌而出。初识于娟,是在十年前某次回家的绿皮火车上。四五个小时的车程读完了《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是复旦大学博士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写下的日记。期间,几次鼻头酸涩,脑海中不断回旋着序里的“苍天不仁”四个字。于娟,是一位优秀的海归博士,她于2009年确诊乳腺癌,2011年去世时,年仅32岁。这个年轻生命,在死亡的边缘,用生命最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写下《此生未完成》。书的上半部分是于娟自己患癌治疗的心路历程,笔调活泼;下半部分则是她患癌之前的生活片段,笔触清淡灵动。此番重读,又有新的感触,也再一次被她乐观的态度,被她生病后的那种大彻大悟所感动。生病之前的三十年,于娟的生活可谓是高歌猛进。她像一只赶路的鸟儿读书,考研,读博,留学,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目标。直到2009年的最后一个星期,于娟被救护车送进上海瑞金医院的急救室,这个曾经的天之骄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得癌症的偏偏是我呢?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生死,放下名利权情,去反思,去写作。她沉淀了所有的浮躁,剥离了所有的伪装,远离了所有的喧嚣,放下了所有的执着,有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母亲、妻子、女儿,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此生未完成》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于娟,更多时候,看到的也是我们自己。遗憾的是,很多时候的我们,一边看着于娟的文字,一边重复着跟过去的于娟同样的生活,只因为我们还不曾感到生命临界点的危机。杨绛先生在《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中写到:“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此生未完成》真的适合当下正在奋斗、忙碌的各位,在迷茫的时候,随手翻一翻,在这里你能看到认真思考过生死的人,在生命面前的谦卑、积极和达观,也可以从于娟的文字中汲取力量,不卑不亢,豁达自然地面对未知命运的波澜与坎坷。总是听到身边的人这样说:等我有钱了,我就要静下来享受生活;等我老了,我要环游世界……可是,为什么要等以后呢?于娟在书中这样写到:“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珍惜当下,享受生活,应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作者供职于澄城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