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5期 第221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11-2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通衢广陌 踏歌而行
渭南市创新乡村振兴“三路”建设掠影
新闻作者:文 / 张力峰 张智勇

渭南,地域开阔、风光旖旎、人文厚重、交通便捷。近年来,渭南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进一步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创新开展以“富裕生活产业路、诗情画意文化路、青山绿水生态路”为目标的“三路”建设活动,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路”串联潼关丰富的历史人文
潼关县因天下名关“潼关”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平原的东大门和交通要道。潼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历史遗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为了使文化旅游产业串珠成链,使之迸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潼关县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提升改造了一条10公里的精品文化旅游路段——“潼兴时代”文化路,这条路连接潼关两个历史文化富集的重点村落——太要镇秦王寨社区和桐峪镇上善村,并串连起马趵泉景区、秦王古寨、秦王寨历史博物馆等文物古迹,道路两侧种植金盏菊、月季等花草1.2万平方米,并新建打卡标识、文化展板及古代路标“路堠”等交通历史文化景观。穿行在这条路上,群众不仅能享受到安全舒美的出行环境,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潼关厚重古朴的历史文化。
走进“潼兴时代”文化路,您可以全面体验到潼关县代表性乡村文化的历史荣光与现代故事。从千年前的秦王李世民屯兵东征攻韩到解放战争时期善车口战役策应延安主战场,这里自古都是军事要地;再到上世纪80年代秦岭矿区文峪金矿的开发,揭开了这里工业开发大生产、原矿运往全国、矿区文化生活的繁荣历史图景。时至今日,在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路径的加持下,潼关软籽石榴、花椒仍沿着这条通村道路销往全国各地。
潼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说:“整体路段将通过导引标识、文化展板、主题墙绘等形式,以潼关代表性乡村历史发展变迁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助力沿线乡村文化的发掘与呈现,在现实中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作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释放乡村文化魅力。”
“产业路”谱写大荔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为大荔县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镇,埝桥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曾经由于交通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为打破这一局面,2018年3月,大荔县交通运输局启动了新大蒲路建设,2021年道路建成通车,农产品的运输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沿线10个行政村的群众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沿着大荔县新大蒲路一路前行,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沿线的美丽村庄和设施大棚映入眼帘。
新大蒲路建成后,不仅成为埝桥镇群众出行的主干道,也让产业发展搭上了“快车道”。埝桥镇依托现有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冬枣、名优葡萄和中早熟时令果蔬,建成了7个特色产业园,种植冬枣8700亩、设施葡萄5500亩、反季节蔬菜1150亩。培育壮大欣盛、安友、尚诚、嘉赢、华泰及微大荔农业等6家企业及合作社,走出了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29岁的唐文洁是埝桥镇白虎屯人,原本她和爱人一直在苏州打工,三年前,当得知家门口的新大蒲路修通了,小唐夫妻毅然决定回乡发展农业。如今,小两口承包的30亩葡萄园年产值达到60万元。小唐说,乡党们能靠大棚赚到钱,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门前这条路。
近年来,大荔县交通运输局立足县域实际,积极推动“三路”建设,通过交通引领,聚焦全面改善民生福祉,将“农村公路+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新大蒲路产业带动作用,全力打造新大蒲路产业经济带。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因为公路兴,一条条乡村道路联通村里村外,联动特色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为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生气、汇集了人气、聚集了财气。“产业路”的建设加快了产业资源开发,给群众带来了致富新前景,打通了乡村振兴“毛细血管”,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唱响农村公路建设创新的“三部曲”
近年来,渭南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农村公路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主题,通过高质量推进产业、文化、生态“三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如今,一条条产业路,不仅串联起了渭南的全域旅游,也见证着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一条条生态路与沿线青山绿水,乡村田园相融合,形成一路一景,一村一画的美丽风景;一条条文化路,带您追寻红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渭南“三路”建设为城乡居民铺就共同富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和文化兴盛之路,为交通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渭南市农村公路服务中心主任原欢武介绍说:“开展“三路”创建,是渭南市在纵深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创新探索,取得的发展成效也是历届党委政府接续奋斗的结果。通过建设好一条条产业路、文化路、生态路,为广大农村地区带去人气和财气,为助力乡村振兴铺就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渭南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万多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8万多公里,十三五以来,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先后累计投入71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创建“美丽农村路”969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省级示范县8个、市级示范镇48个,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联名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并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