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5期 第221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11-2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一棵千年古树
新闻作者:文 / 康 娟

 
在陕北延安,有一座叫甘泉的小县城。隋朝至今、它以甘之如饴的泉水著名,用浑厚的历史底蕴,连绵的山川沟壑,滋养出秦直道苍茫的原始森林,其中最为奇特的植物,当数白鹿寺庙中,那颗从唐代留存至今的“千年银杏树”。
驾车、沿洛河川道逆流上,穿越河畔的芦苇荡,再跨过一座过水桥,然后在突兀凸起的川道地畔中急转、再急转,“白鹿寺”便隐约可见了,往前、经过一片人见人爱的“宝葫芦”地“千年银杏树”跃然眼前,它伫立于小城山脚,静默如一员世代守城的忠将,又像是一位轮回几世的故人。祭拜者纵有千言万语,它永远都徜徉风中、沉默不语,想来这就是佛语所说:凡入庙者必有所求,而佛意所指、从来都是放下的意境吧。
相传几千年以前,一位白须道人携带三颗银杏幼苗,一路风尘,自西安往上择有缘之地载种。传说,第一颗幼苗载种在古都西安,第二颗被种至号称“天下第一陵”的黄陵,最后一颗则有幸被种在我的家乡青山绿水、地灵人杰的甘泉县白鹿寺中。它外形如一条腾空的黄金巨龙,青灰色的主树杆、屹立千年,要十来个人拉手才能围住,金子般密盛的枝叶,透露着淡然与佛性。千百年来,牢牢扎根在这个叫寺沟的小村庄,靠汲取“甘泉”生长,也用自身庞大的养分反哺、孕育这片土壤,被当地人名美名誉为:“黄金树”。
落秋时节、穿上简单干净的衣物,静下心来、去赴这场千年禅约。一抹背影、一条小路;一荡芦苇、一条洛河;一扇弓门,一方小院;金黄的古树下,念经的僧人;我喜欢寺庙中那永久的清净和些许萧条,石雕上一朵朵黄的、青的苔花,跟窨子山红沙石上的一模一样,朵朵都有岁月蹉跎的印迹。进入古老的弓形木门,入眼便是一副能使世间万物静止的场景:一位看庙老人,戴着暗色棒球帽静坐于树下,他不做任何事,我甚至感觉他的思想都是放空的,他就那样坐着、整整一个下午,等阵风吹来,落叶被片片掀起、各自起舞……那时、老人是古树,古树亦是老人,谁、又能如这古树般一立千年!
每年都会有许多人慕名而来,但却不是每一年,都能有机缘际遇这一场盛世金黄。遇到气温急骤下降时,古树叶便会未黄而落。不论落黄或落绿,对于落叶而言、都是一年当中,最能让人把心情放下和渡化时刻。这个下午,我放下繁重的工作,关掉所有信息,只为去悟习老人与树的沉淀,汲取千年生命之力,亲手去触摸它庞大的杆,感知生命浩瀚、神奇可贵,仰望它茂密的叶,渡、便随叶从天而降。
我将采回的芦苇絮插进细长的暗色陶瓶,再把风干的松子装进透明玻璃罐,我的书架便又添了两件“艺术品”。在芦苇荡中拍照时,老公与儿子各持一部手机,一个半蹲、一个半跪的拍照姿势,让我有种在聚光灯下的幸福感。儿子机灵、抢先一步对我得意地大喊:“妈妈验货,我拍的一定比爸爸好。”老公则一副以老压小的姿态命令儿子:“先验我的!”那一刻,我竟也是那幸福的小女人。
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当孩童变成父辈,老牛又换青牛,庄稼地里的玉米、一年又收一茬。岁月从不曾停歇,生命的真谛:成功、失败,幸福、憾恨,哪一种美、都是美,一切事物的本真:绽放如夏花般绚丽,离别如落叶般坦然。
 (作者供职于建华寺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