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综合交通监测调度工作是陕西交通应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突发处置、公共紧急事件保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交通应急工作效率。当前现状陕西省监测调度工作通过日常监测、事件核查、周视频点名、月应急调度等工作,建立了全省交通监测调度工作机制,有效应对了多起重大突发事件。但由于交通应急体系横向覆盖范围不足、纵向贯穿深度不够、网络节点架构复杂、全省交通应急条、块结合的现状依然存在,因此,监测调度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目标规划结合《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的“构建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要求,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务云、电子政务外网、交通专网和省政务大数据局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完善横向覆盖到铁、邮、航部门,纵向延伸到业务前沿的监测调度框架。实现数据赋能、部门联动、统一指挥和精准调度。结合实际,针对监测调度基础薄弱的单位,工作筹划可从设立场地、配套设施、完善技术手段等基础工作入手,整合现有值守资源,明确工作模式,研究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监测调度有一定基础的单位,可从数据资源整合、综合应用建设和数据赋能方面提升 ,建设综合应用系统,实现协调、集约发展,提升整体监测调度水平。运行监测是一项日常性工作,应急调度则是监测中异常事件的处置。工作中把预防预警与应急监测相结合可加强事前防范,把事故处置与日常演练相结合可提高处置效率,把事后评估与加强预防相结合可减少事故发生。优化依托平台陕西省监测调度平台作为省监测调度工作的重要依托,升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监测预警方面:汇聚气象环境信息做好应急物资准备;收集公安违法线索描绘重点隐患对象;抓好日常安全宣传筑牢安全思想防线;落实定期排查制度消除事故隐患苗头;接入卫星遥感图像全时关注薄弱节点。事故处置方面:检测事故精准化,提升系统事件检测发现能力;共享信息多源化,打通交警、消防和120等信息来源渠道;事件核实信息化,完善综合通信能力和连通手段;指挥调度便捷化,优化应急物资配置和人员编配;应急保障快速化,规范出动装备连通卫星流程;联合处置智能化,合理适配绕行方案和应急预案;虚拟演练要素化,真实体现全要素全过程演练环节。事后评估方面:事故记录全过程,问题剖析有依据,责任问题有人领,问责处罚有依据,预防预警有重点。结合党政机关安全可靠适配总体要求,遵照重要核心系统节点应用需要逐步全面替代国产化的目标,构建和谐共生的安可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层。平台依托省信创云平台部署,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交通专网、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同时,按要求逐步替代相关重要网络节点设备。数据支撑层。以省级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为主,依托行业数据“中台”实现数据采集、治理、共享、开放等,归集加工厅机关及厅直单位各业务系统数据,升级原有数据库,构建行业统一的原始数据专题库。应用支撑层。升级地理信息平台功能,完善视频管理平台,依托省政务云公共应用和原有应用支撑系统,面向上层应用提供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中间件等基础应用支撑,保障系统的高效开发与协同。业务应用层。完善现在基础模块功能,提高事件点位准确率,修正监测异常预警,健全应急管理一张图。新增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模块,包括铁路、民航、邮政行业运行监测和重点城市交通运行监测专题。展示层。主要向省厅机关部门、厅直单位及市、县交通运输局等用户提供桌面终端和大屏展示,并实现与秦政通、秦务员等系统对接,实现资源统一整合后的全时域多空域访问。加强管理保障立足现有基础,完善“1+12+4+N”监测调度指挥体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支撑单位的保障能力,可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制度保障。完善以日常值守、视频调度、信息流转、数据共享、故障巡查等工作为主的管理制度;形成以本级应急预案为指导,包含预警发布、信息报送、事故核查、应急会商、支援救援、模拟演练等要素为核心的应急指挥响应制度。应急队伍保障。立足现状,健全以省、市、县原有安全应急人员为核心,专业救援力量为主,路政执法人员为重要补充的应急处置力量,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互等手段,提升全省监测调度应急水准。数据赋能保障。依托日常监测,收集行业内突发事件,建立集事故时间、位置、伤亡、道路、环境、涉及车辆及现场处置为主的多维全项分析,为事故分析预防提供依据。运维安全保障。安排专职运维管理人员确保其运行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定期对所涉系统进行备份并形成月、季报。突发事件保障。区分层级,完善突发事件工作响应机制,落实重大节日监测预警,加强特殊时段重点监控,关注恶劣天气影响区域,修订重要活动应对方案,分析突发情况事故特征,做好事后评估奖惩问责。监测调度工作成效提升,助推了行业应急体系建设,也为2025年建成“权责明晰、管理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监管到位”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提供抓手。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