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期 第221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3-12-0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座桥,三代人
新闻作者:文 / 刘嘉成


历时90天,由陕西路桥集团承建的宁夏归德沟桥路面施工已经全部结束,即将通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大桥地处高纬严寒地区,全年有效施工期短,施工中还面临着交通保畅压力大、便道修筑困难等问题,从建设之初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里,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一线建设者,踏着时代的节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和艰难的施工条件,发挥党员先锋岗模范带头作用,不等不靠,主动发力,协同施工队伍解决了施工的困难点,为全桥整体快速施工创造了条件。他们在美丽的石嘴山脚下诠释了何为“开路先锋”。
“梦想为家乡建座桥”
“我从小在宁夏生活,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够也为家乡的路桥建设作出贡献,这刚毕业就圆梦了。”刚刚迈出大学校园,参加工作的市政公司新员工王国龙这么说道。
刚刚迈出大学校园,来到施工现场,开始了他的实习生涯,熟悉图纸、现场放线、复核梁板尺寸,每天忙忙碌碌。三个月下来,变黑了,变瘦了,但是感觉非常的充实,业主对这位后生给以高度肯定。
面对工期紧、施工标准高、经验不足等问题,他并没有退缩。白天现场学习施工工艺,晚上办公室熟悉内控平台,已逐渐成长为一名内外兼修的技术员。
“办法总比困难多”
11月17日,在最后一段沥青上面层摊铺现场,郭勇连连感叹,“归德沟桥工程从启动到基本建成,只用了3个月时间。”他说,8月第一次到这里,这一大片还是荒地,杂草丛生。
2006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先后参与蓝商、西蓝、十天、咸旬、商丹改扩建、太凤等数条高速公路建设,拥有着丰富的路面施工管理经验。8月来到宁夏,他就带领团队马不停蹄的开展项目策划、前期筹备、现场勘探,15天时间完成项目施工手续办理,未有丝毫喘息,立刻组织施工班组进场,转入实体施工。
8月27日梁板预制;9月1日首根桩基施工;9月24日首根墩柱施工;11月7日上面层试验段成功铺筑,在贺兰大地演绎着路桥速度,展现路桥铁军风采。他带领的施工团队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进度,比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施工任务。在郭勇看来,宁陕两座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一座桥梁搭建起两地合作的契机,为后续的市场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让路桥精神薪火相传”
在归德沟桥施工现场,还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路桥”刘主义同志,工地同事亲切的叫他——老刘总,出生于1965年的他,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桥梁施工现场,与路桥共成长,三十多年的坚守一线,彰显了老一辈路桥人的平凡与坚韧。
多年来,手中的钢卷尺一直陪伴着他,见证了每个参建项目他的辛勤付出。他每天白天蹲点归德沟桥桥面系施工,一丝不苟检查着钢筋间距、焊接长度、结构尺寸,有问题就立即整改,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傍晚开始在梁场值守,一遍又一遍核对着钢筋间距、焊接长度和预制梁长宽高,确认无误才开始预制梁砼浇筑,为项目施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管理支撑。
除了施工经验丰富,老刘总的成本“算盘”也打的响。在面临业主要求工期由六个月压缩至三个月的挑战时,他通过方案比对,将模板定做改为模板租赁,这一措施不但节省十七万元材料费,更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他总是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解决各种难题,已把路桥岁月沉淀成信仰烙印在自己身上。
老、中、青三代建桥人齐心合力,是成功攻坚克难的关键,老一代路桥人凭借丰富的经验为施工保驾护航;中年一代作为顶梁柱担负起重任,冲锋在最前线;青年一代作为接班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和成长,也增添青春了活力,在这样一种互帮互助的“传、帮、带”文化氛围中,一代代建桥人成长起来,初心不改,薪火相传。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