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西安的兴庆公园内,有一座建筑宏伟、飞檐翘角的唐式三层阁楼,叫勤政务本楼。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感激大哥李宪的礼让皇位大恩,特在此修建了勤政务本楼。顾名思义,就是勤于政务,忠民爱民,务实求真治理国家。每天晚上,李隆基在此挑灯夜战,工作到天明那可是常有的事情。那时,大唐日渐强盛,李隆基在辛劳中日渐憔悴。宁王李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挑选了十几名才貌双全的女子,让专人训练舞蹈。择日,把舞队送到了勤政务本楼。李隆基欣赏完那些蹈舞之后,顿感神清气爽,思路清晰,一时龙颜大悦。李宪道:“皇上日夜操劳,却不知道劳逸结合。杨贵妃舞不是跳得很好吗?何不也把她请来。在皇上困倦的时候,来上那么一段舞,唱上几首歌调节一下,一定可以赶走皇上的疲劳。”于是,大唐第一美人杨玉环与那些舞女每日练舞赋乐。隔几日,就为李隆基跳舞献歌。时日一久,杨贵妃编排成功大唐第一舞《霓赏羽衣舞》,与李师师的音乐名扬四海。而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感情也在那段时间里得到了极大的稳固。一晃就是几个月。有一次李宪去找李隆基时,在婀娜多姿的舞蹈音乐中,李隆基却在龙榻上睡着了。李宪心里咯噔一下。不管什么事情都有厌倦的时候啊!翌年,即公元713年, 唐朝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大唐进入“开元盛世”时期。皇上高兴,下旨上元节在兴庆宫与民同乐。那天,各方人士云集兴庆宫,佳人美酒,歌舞绵绵,一直闹到幕色沉沉,眼看就要到尾声了。突然之间,异域音乐骤起。众人抬头,只见东西偏殿各走出两匹纯黑的马。骠肥体厚,身过八尺,长耳,光滑油亮。众人正不知所措呢,李宪从宴席间起身,一揖,道:“我大唐现如今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今天,我欲为上元节锦上添花。马早在汉朝时期就叫做‘八尺龙’。周朝时,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马在民间叫做‘旱龙’,祥瑞昌盛之气尽显。这四匹马是同一匹母妈所生,十分的聪明乖巧,它们给大家献上一个节目,叫做‘龙马拜唐’。请皇上和各位嘉宾欣赏。”李宪说完,就见一位西域训马师口中竹哨一响,那四匹马竟然像人一样很快排成一行。哨声又一变化,马队一起向前走动。尾巴整齐地摆动,十分默契整齐。等走到皇上龙榻跟前的时候,突然同时高高跃起前蹄,蹄子落地时,后蹄立起,落地时很自然的向后走了一步。如此这般,四匹马慢慢地往后退,纯黑无睱,且动作高度一致,一时间像一团涌动的乌云而去。人们个个都像看傻了一般,瞪大了眼珠,张大的嘴巴。四匹马退回到了刚刚起步的位置,又静静站立不动。突然之间,竹哨又响,四匹马整齐地抬起了前蹄,马头点动之时,两只前蹄合在一起向人们作揖。两只后蹄向前走五步之后,前蹄落下恢复原样,休息片刻之后,哨声又响,又是这个动作向前走。如此,一会儿就走到了李隆基龙榻前。这时前腿弯曲跪拜在地。整个过程整齐、利索,干净,毫不托泥带水,更没有任何失误。李隆基惊喜又感动。自已操办上元节这么多年,这可是绝无仅有的节目。就连“龙马”都来朝拜我大唐,那大唐一定能成为世界的中心。而这四匹马为一母所生,心心相通,事事感应,更为世间罕见。一个皇帝家族只有兄弟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才能保江山永固。于是,李隆基在勤政务本楼里更是每日操劳,孜孜不倦。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八月初五千秋节,春节,玄宗都会邀请兄弟们前来饮酒团聚。登楼向百姓致意,全城同欢。一旁歌舞侍候,音韵不绝,欢声笑语不绝入耳。那歌舞之乐从勤政务本楼里徐徐飘出,飘到高高的皇墙以外,引得大街上的百姓竖直了耳朵听。也把李隆基兄弟们的故事当成教育子女的典范。勤政务本楼一时之间成为大唐勤于政务、兄弟同心的象征,誉满天下。这一年,李隆基过五十五寿诞。大唐周边地域的各个国家是趋之若鹜。来朝拜的各地官员、各国使节多如牛毛。寿诞那天,按照惯例,依旧是大唐各种各样的节目表演。之后,是各国异族的节目。最后,宴席撤下,只见从偏殿走出六头大象,整齐地排列在大殿中,听到训象人一抬手,象开始在原地踏步,抬脚时间分毫不差,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如一排齐整的军队。突然,训象人双手抬起,只见所有的大象高高地抡起鼻子,上下不停地摔动,十分灵活。两只蒲扇似的大耳朵不停地扇来扇去,与鼻子配合得十分默切。骤然间,训象人动作又变,大象高高抬起前腿,巨大的身躯直立起来,嘴里发出“嗷嗷嗷”的吼叫。前脚落下又起,落下又起,如此重复了九次。把大殿内所有人唐人看得瞠目结舌!其实,大象做出那样的动作那时在印度、泰国等西亚国那是司空见惯,只要训象师肯下功夫,很快就可以做到。可是到了东亚,人们见不到大象,更别说见到那些动作。一时之间,人们惊呼不已。纷纷直言大象直立,必是天下大瑞之寓。众人立刻黑压压跪倒一大片,虔诚膜拜神兽显灵天佑大唐。这时,李隆基说话了:“各位知道我这个大象跳舞的节目有什么寓意吗?说的是上古时期,禹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相,迁恨父亲把皇位传给了禹,就对禹百般习难,而且常年当禹的寄生虫。每天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惹事生非,终于有一天范下了大错。但是禹却没有诛其九族,更没有杀死相,反而因为相的流放和相的族人很是亲近。相在流放的地方苦苦思索,终于明白了自已的过错,在发配之地勤耕劳作,终于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受到世人的尊敬。今天,我想说的是,我的三哥李宪先是让位在前,三年前又是‘龙马拜唐’在后,其苦心日月可鉴。古人对于犯了错的弟弟都能如此爱护,而我做为一国之君,对于没有犯错、却有大功的兄弟应当怎么做呢?唯有更加勤政务本,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好弟弟,以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李宪在人群中细细聆听,好不感动。从那以后,带着其他几个弟弟更加支持皇兄工作,让大唐鼎盛的“开元盛世”一直延续了二十八年。至于公元756年,“马嵬驿兵变”后,李隆基被逼为太上皇,再住兴庆宫,再上勤政楼,开窗楼街观百姓,那就是后话了。 (作者供职于陇县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