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仁洁:发现玉龙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依赖上天馈赠的生存之道,自然生存的残酷让他们对上天充满敬畏之情,产生了部落图腾的崇拜。于是,他们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了这样一件礼器——玉龙。每逢重大祭祀活动,以玉龙为祭器,先民诚心祝祷,期望上天不吝馈赠。沧海桑田。1971年10月16日,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一位青年在地里干活,突然“咔”地一声,铁锹碰到硬物,拉出来一个锈“铁钩”,他用铁锹铲了几下,锈得厉害铲不掉,便随手扔了。晚饭前,他突然又想起这个东西也许能换钱,于是又打着手电筒回到地里把它找了回来。第二天他的家人看到,觉得好玩,便找了根绳子穿过“铁钩”自带的小孔拴住,在地上拉着当玩具到处跑。几天后,被磨掉锈的地方露出了晶莹剔透的墨绿。一个多月后,石头被磨得干干净净,墨绿通透。这块石头被带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以30块钱的价格收了下来,但却将这块石头锁在库房里整整15年。1986年7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启,考古部门开始大规模遗址探查。翁牛特旗文化馆工作人员想起库房那块石头,就带着它坐火车进了北京,经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和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这是五千多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墨玉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龙形玉器。如今,这件珍贵的玉龙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国博形容它“周身光洁,长吻修目,鬣鬃飞扬,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堪称“中华第一龙”。玉龙历经千年依然显示出若隐若现的宝光,凝重大气,简约中不乏细节。而国人自古就把玉作为美德的象征,《礼记·玉藻》云:“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上古先祖已将玉德比喻人德,成为重要道德标准。今日,即便龙的造型已发展出越来越丰富的细节,然而,当我们面对先祖创造的、含义深刻却高度凝练的玉龙时,感受到的是深深的震撼。红山玉龙是我们与先民精神连接的纽带,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它使我们的历史贯穿古今,绵延不绝。(作者供职于西安外环分公司长安南管理所)叶倩茹:巅峰工艺“龙行踏绛气,天半语相闻”,看到大街上充满龙年元素,想起之前观看的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的龙文物——红山玉龙,至今依然叹为观止,充满敬意。红山玉龙高26厘米,重1000克,呈墨绿色,整体蜷曲呈C字形,用碧玉雕琢而成,似蛇、飞鸟、奔鹿、游猪,犹如万物同源。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的红山玉龙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红山玉龙造型独特,雕琢精美,遇见历史瑰宝,触摸文明脉搏,感受那一股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那是我们勤劳、朴实的祖先用双手制作出的艺术瑰宝。红山玉龙诠释了新石器时代的龙文化。龙作为人们的精神载体,思想愿望的意象符号,承载着人们的精神信仰与思想寄托。先民以基础的材质邂逅巅峰的工艺,赞叹的不仅仅是文物本身,还有那背后的悠悠历史。 (作者供职于宝天分公司宝钛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