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交通运输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人工智能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攻关和应用的重要场景,数字交通、智慧公路、智慧交通等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具有显著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技术特征。交通运输领域也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领域。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稳增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5年来,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万亿元,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今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望持续加大。可以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体量大、关联产业多、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科技赋能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带动新兴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的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为主线,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与交通深度融合,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打造一批领军企业,开拓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一批关键标准,初步形成交通运输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建设标志性场景,加速科技成果落地。定期遴选发布典型应用场景清单和推荐目录,建立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库。引导各地开发特色化的标杆示范场景,依托场景组织高水平供需对接活动,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鼓励企业面向应用场景开展创新研发,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针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建设早期试验场景,引领未来技术迭代突破。二是营造政企联动新型交通产业生态。创新“政校企、产创研”合作模式,组建新型交通产业联盟,有力推动技术合作、产业转化。聚焦特殊桥梁与结构、长大隧道、公路抗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省部级创新平台。利用各类国际经贸、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博览会、论坛,创建新型交通会展产业链和链接全球新型交通产业链上下游新型交通企业,打响新型交通新质生产力“名片”。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