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5期 第225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4-2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藏书多于读书
新闻作者:文 / 段小平



从小喜欢书是受姐姐的影响,一路走来书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书跟同学朋友生过气,闹过矛盾,也翻过脸骂过人。现在不会了,要借要拿都可以。书是社会性的公共产品,是社会资源,不应该有护拦,因为它没有边界。
我拥有众多藏书,从唐诗宋词到百家讲坛,从诸子百家到古龙全集,从《中华大典》到《中国秘史》,从《百科全书》到《中国通史》,从《资治通鉴》到《中国二十四史》,从《资本论》到《资本货币》,从《汉字字源》到《中华文化辞典》,从《本草纲目》到医学健康类书籍,从小说到散文,从传记到回忆录,从纪实文学到各类精选集,从现代战争类著作到古代战争史籍,从县志到地方史志,从马列主义经典到《毛泽东选集》,从近代史到现代史著作,种类丰富,数量多达几千册。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你这么多书看了多少?能看完吗?能记住吗?还要买吗?答:读了约六百本左右吧,都记不住。但是,有的书还会读,有的不会,有喜欢的还会买。
我自己知道,书还会不断增加,买书的速度可能比我看书的速度要快些。
多年养成的习惯,喜欢在书房的书堆里读书,写东西,就喜欢在书的世界里那痴迷的过程,喜欢那一刻的享受。
如果有一两天没有在书堆里坐,就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心里慌慌的,也会烦躁。过几天不擦擦书柜,不读读书,心里的灰尘就会有一层。在家经常看看一柜子一柜子的书,仿佛看到了许多浓缩的历史,浓缩的故事和浓缩的未来,即使暂时没读也值得。
再来说,为什么要买书?有些书从书店里买的那一刻就知道不会去阅读。比如,法律的,医学的,资本论,资本货币,还有些古诗词根本就读不懂,还有些古籍就像看天书。再比如《中华大典》,诸子百家,古龙全集等等只是翻一翻,不会下功夫去看,但是,我依然会买。
我买书有六大理由:
一来书是一种精神食粮。当自己的温饱解决之后,就需要精神食粮。爱书的人是过不了买书这一关的,家有藏书心地宽。人的一生就是用来努力奋斗的,终其目标是为了幸福,而不读书的人生是极大的缺失,幸福也不完美。反过来讲,人生也是用来阅读的,不是消费的。假如能读200本书,我敢说没有人小看你,也叫腹有诗书气自华。世上有一句话,人服人在心里,大家热爱你,敬佩你绝不是你曾经是什么!而是你的知识与人品。
二来无论什么书,都是一种工具类型,关键是你怎么看待,怎么使用,怎么去读,怎么认识。心态不同结果不同,理念不同作用不同。只有大同的文字,没有统一的认识。
三是家里有书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体验,也是热爱生活的一部分。书可以做物件、摆件来反映美丽家园。因为有许多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漂亮,印刷工艺精湛,文字也很美。
四是名人名著都是经典,这无可厚非,但很多书虽是名人所著,有名人签名,有名人题字,但往往买的是名头名气而不是书本身,可以给书柜增添一抹靓丽。
五是有些书是买承诺,当初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就想着有时间了一定要去阅读它。许多书都是很多年以后才实现了承诺,也实现了这本书的价值。
六是买书与买其他东西不同,比如买粮买菜不吃就可能放坏,而书则坏不了。买电影票戏票今天不看,明天就作废了,买书则如买了一张通往未知的通行票,买了一张某一天空闲的时间票,一生一世都作废不了。书,看与不看都作废不了,都还在那,随时阅读就好。
书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曾有人说我,你那些书能吃还是能喝,堆在家里占地方,我无言以对。其实,买书是收集信息和资料,是对知识的一种追求,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更是价值观的体现。有了藏书,把读书的时间确定为随意,有时间、有兴趣了就去读,也不失为一种“悦”读。
年轻时曾通宵达旦地看书,也抱着书睡过觉,在手电筒、被窝里寻找故事的结局,享受寂静中属于自己的空间。如果说是在追求光明,不如说是在贫知中挣扎。那时候书很便宜,但它的知识并不廉价。买书读书当然也不会让人功成名就,更不会前程似锦,但一定会让人做事有原则,言语有分寸,嬉笑怒骂皆成文,幽默风趣皆有缘,人情有味,感恩有份。
只要读书,有时候一句话或一本书突然就会打破你的思想禁锢,改变你的意识和行为,不再失落,不再较劲,脑洞大开,心胸宽阔。增强了勇气,鼓舞了斗志。每天用一点点时间去读书,那怕是几页都会是一种享受。
书柜里的书越来越多,退休后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愿我与这些藏书共度美好时光,多读书,读好书吧。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