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5期 第225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4-2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用阅读走进春天
新闻作者:文 / 崔 静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过得秋来冬又到,收拾书籍度残年。”明代才子冯梦龙的这首《怕读书》深深刻在我青涩的记忆里。
长久以来,我始终对“春天不是读书天”的说法心存疑惑。或许是因为春天的诱惑实在太多,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再加上“春眠不觉晓”的慵懒,似乎成了不读书的最佳理由。
在春天里读书,心境是纯净的。在春光明媚的春日里,阳光温暖地照进书房,随手打开一本书,让春日阳光轻柔地流淌于字里行间,淡淡的花香伴着墨香沁人鼻息,那是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心醉感觉。又或在春雨绵绵时,于窗前读书,滴滴答答的雨声,悄悄融入正在阅读的文字中,仿佛那文字立即字字如雨,滴入心田,那种清凉澄明的感觉,成为春天读书时最难得的享受。
张爱玲在《春天里》特别说到春天与冬天的与众不同。她觉得“春天带着温度,去融化冬天的路”,冬天沉重而漫长,但春天却如此温暖而欢乐。冬天的沉重与漫长,在春天的温暖与欢乐中逐渐消散,一切都那么轻快明朗。春天,的确是一个疗愈心灵的季节,各种花草树木,用自己特有的颜色和温度,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感觉,消融了冬天的严寒。
林斤澜在《北国的春风》一文中写道,“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的松动”“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是的,北方“春脖子”短,但它一旦来到,还是很“痛快”的,好像北方力大无穷的好汉把冬赶走了。“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水开裂了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这种生动的笔触,为北国的春天增添了一分粗犷之情。实际上,人生的春天并不只是温情脉脉,它也伴随着严冬的冷若冰霜,正式这种挑战与磨砺,让春天的到来更显珍贵。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春天的一切也成了具有灵性的意象。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中这样写道,“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对春天的各种风物,均被赋予鲜活可爱、生机勃勃的品性,别致而传神地突出了春天的神奇和美好,所有的生命在黯淡和严寒中坚韧、执着的坚守,终于盼来了春天的绽放,为人们的内心重新注入了舒畅和愉悦。
书,本身就有情趣,可爱、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书,立在书架,放在案头,摆在枕边,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好的书更是让人欣喜不已。我在阅读中行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与书的韵味。对于我而言,有书可读更是一种幸福。我把自己读书的状态称为“书页间的灵魂”,想象着一个灵魂在书页间跳跃,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草长莺飞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带着蝴蝶飞舞的喜悦,带着花开朵朵的欢愉,带着徐徐清风的温暖,在明媚的四月天里,开启一段幸福美妙的阅读时光。
 (作者供职于铜川管理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