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7期 第225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4-04-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博尔赫斯 眼中的“写诗”
新闻作者:文 / 倚红卫



《诗艺》一书,收纳了博尔赫斯在哈佛大学讲座期间的演讲记录。全书引经据典,为读者学习诗歌创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思路。
什么是诗歌?诗歌是一种表达。对常人而言,诗歌是一串优美的文字,是音律有序的章节,是用来歌颂英雄、赞美生活的语言。而对写作者来说,诗歌可能是一种苦差事,我们创作诗歌往往要不断地修饰和改进文字,绞尽脑汁去拼凑自己想要的感觉。
怎么才算写好诗歌?博尔赫斯在《诗艺》中表述对诗歌的看法:“我觉得诗应有的样子,是热情与喜悦。”
你可以阅读许多著名的诗歌典籍,譬如《荷马史诗》《神曲》《麦克白》……但这只是书籍的文字,而非诗歌真正赋予人的体验。写好一首诗歌,关键是诗歌中有了意境。
那要怎么传达诗歌的意境呢?博尔赫斯认为,重要的是通过文字的隐喻。他特地举了中国文化的例子——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是多大的世界呢?不能用尺子丈量,但你可以发挥想象,假设你呆在一个房间,现在还有一万个和你一样的房间。这种对比与假设,就让“十方世界”的概念具体化了。
博尔赫斯还举了很多常用来作为隐喻的词汇:“眼睛和星星,女人和花朵,时间和河流,生命和梦。”这些词汇被许多诗人点缀在诗歌中,让诗歌韵味无穷。
还有,诗歌本身也必须有连贯性。
博尔赫斯举了“翻译诗”的例子。有一首《灵魂的暗夜》的西班牙诗:“阴森的夜晚,思慕焚成爱焰。多么愉悦的时刻啊。可我从旁边经过。我的房里,一片沉默。”如果剥离掉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人们会觉得这句话平平无奇。但是这句话和前面的话连接起来,一种差异的美感就诞生了。我们由此看见一个诗性的灵魂,在静谧的夜里,艳羡而落寞地看着外面的世界。
诗歌的连贯性、诗的意境、诗的美感,这就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东西。博尔赫斯说:“你要忘掉自己,脱离背景环境的局限,才能感受诗歌中的这种永恒美感。”
“Ars longa,vita brevis。” 这是一句拉丁文俗语,意思是: 艺术恒久,人生苦短。
其实诗歌就是如此,它是美好的凝练。诗歌创造的精髓不是文字,而是感受。正如博尔赫斯告诉我们的那样,我们总要试着去相信一些事情,即使这些事情后来让我们很失望也无所谓。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
博尔赫斯的诗歌,带人远离了街道的灯红酒绿,远离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冷风的吹拂下,我们独步走到一处墙垣破败、杂草丛生的地方。那里,月光沿着夜幕流淌下来。
一切静悄悄的,我合上书本。也许写诗的艺术,就匿藏在这片不言之中。
 (作者供职于西禹分公司富平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