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音机到电视的出现,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只要书上有的知识、资料、图片,手机几乎都能搜到,所以很多人感觉读书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甚至还是一种负担。那些还在读书的人,往往是为了打发时间,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去阅读,也不清楚有目的和层次的阅读会带来怎样的益处。与生俱来的惰性会让本就含混不清的阅读流于形式,而其主旨和内容也常常被忽略,甚至连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都随之消褪。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把阅读的层次、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的最终目标作了详尽的解析。尽管他出版于数十年前,但依旧不影响这本书的实用性,书中许多有说服力的阅读理念和方法,足以让人们去思考和借鉴。书籍就像是打开人生困惑的钥匙,抑或是可照亮前路的明灯。不读书见识难免受限,所思所想会被一种无形的东西困囿,正确的阅读可以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而多阅读也是摆脱鄙俗和顽拗,让自我强大、保持清醒的最好方式。林语堂说:“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于历史典籍中鉴往知来,从人物传记中汲取智慧,在小说里体味人生百态,以宗教哲学思维探索万物本质,用心去感受诗词歌赋的凝练、细腻,把这一切都寓于生活,才能从思维、心态和格局上觉醒并蜕变。在孤独中自省,在低谷时自修,在迷茫中自渡。读书带给我的收获还不止如此,年轻时甚至想谋一份图书馆的差事, 可以终日投身于书籍的海洋,而此刻回想,又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多少可以读书的时间。或许余生,可以超越时间与孤独,挣脱现实的束缚,在书中与生命和解,发现并成为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 (作者供职于华阴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