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期 第72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0-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商山丹水起东风
----------写在沪陕高速陕西境商州至陕豫界段通车之际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力峰

    这是西北各省区直达长江三角洲众多通道中最便捷的一条公路通道,作为陕西通江达海之路,它的建成,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陕西与繁华大都市上海紧紧连在了一起。
    这是开启商洛地区贫困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作为我省第一条六车道山区高速公路,它的建成通车,打开了陕西东南方向的大门,为世代蜗居穷乡僻壤的贫困百姓搭建起了放飞梦想的平台。

    2008年10月26日,经过建设者1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沪陕高速陕西境商州至陕豫界段终于掀起了它的盖头,以秀丽壮美的面容迎接四方来客。
风起之源
    无路的山区是苦的,缺路的百姓是穷的。沪陕高速陕西境商州至陕豫界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
    秦朝以“火烧石壁,凿洞架梁”的方式向南修建的吴楚之驰道,从商洛山通过,称“商於古道”。当年的商於古道,是一条“仅容单骑,比于蜀道”的崎岖山路,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尽了秦岭的凶险,李商隐的“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和“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杪分”,更是写尽了行路的艰难。
    随着历史车轮的推移,1933年春,国民党政府历时两年修建了西安至界牌公路。抗日战争前夕,陕西又将大部分路段加宽、平整、裁弯取直,铺上柏油,成为了今天的312国道。近几年,通行陕南重镇商洛的312国道虽经多次大修养护,但对于日益快速增长的公路运量,312国道早已不堪重负,每有冰雪、交通事故和道路水毁,大小车辆便排起了长龙阵。
    崇山峻岭的围困,峡谷江河的封堵,使得享有“六百商於路,物华如近蜀”美誉的商洛,众多美景和名优特产都深藏闺中,地方经济发展缓慢。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让西部走出封闭、摆脱贫困。交通运输部在“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基础上,规划了8条西部开发省级公路通道,其中,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作为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之一的沪陕高速陕西境重要路段,乘上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速快车。
    在编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记者看到,关于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述,列举出了四个理由:一是加快完善全国和陕西省骨架公路网的迫切需求;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西部强省的迫切需求;三是缩小地区差别,加快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四是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原因是陕西位居西部经济区东沿,是我国中东部地区与西北、西南地区联系的必经之地,枢纽位置非常突出。同时,项目经过的商州、丹凤、商南三县区均为国家贫困县,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至今尚未摆脱贫困,农民纯收入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交通的加快发展对商洛实现突破发展至关重要,沪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将推动商洛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做大做强药业、食品工业,矿产加工业等五大产业,真正实现观念突破、投资突破、产业突破和收入突破。”2006年3月3日,时任陕西省省长的陈德铭在主持召开陕南突破发展座谈会时如是说。
    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机遇,商洛山区百姓的企盼,催生了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建设大潮的行进步法。2005年10月17日,沪陕高速陕西境商州至陕豫界段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隆隆的炮声拉开了国家重点工程的施工序幕。
穿山跨河
    商界高速公路由商州至丹凤、丹凤至陕豫界两个项目组成,路线途经商洛市1区2县19个乡镇81个行政村,路线全长122.221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丹江峡谷段采用80公里/小时),西端与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相接后,经夜村、棣花、商镇、丹凤、竹林关、过风楼、三角池、富水镇,与已经建成的河南省宛坪高速公路连接。全线共有特大桥25714.23米/16座(单幅),大、中桥57757.45米/203座(单幅),小桥、通道98座;涵洞143道;隧道30136米/74座(单洞);全线设互通式立交8处,2个服务区,1个主线收费站,7个匝道收费站。项目概算批复78.78亿元。
    该工程项目法人单位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具体执行机构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商界建设管理处。
    与关中平原相比,在山区修筑穿山跨河的高速公路更为不易。因此,商界建设管理处在项目开工时就明确提出,要把商界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生态环保路、优质示范路和陕西山区六车道高速公路的典范工程。
    对任何一条高速公路来说,建设质量永远是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项目开工后,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商界高速公路的建设,多次到工地视察,解决建设中的难题。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在检查商洛市高速公路建设时指出:“沪陕高速公路蓝商和商界段是沟通我国西北和中东部的一条高速大通道,对陕西扩大开放、对加快商洛的突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
    “彻底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通病,一是依靠科技,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二是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各项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规范,要选择重信誉、实力强的队伍进场施工,坚决杜绝‘丢了锄头就上桥头’的用工现象。”省交通厅厅长曹森在检查项目建设时经常这样要求参建单位。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管理处首先从建立健全“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入手,推行首件工程认可制,严厉查处质量违规行为,形成了一套系统细致、行之有效的质保方法。
    在2006年初成立了质量监察部,负责工程的日常巡查、质量、安全与监理的管理,实行“监理、质量、进度问责制”。要求各监理、施工单位明确每个人的质量责任,建立质量责任卡,对每道工序建立质量责任负责制。同时,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考核办法,对监理和施工单位每月进行考核。
    每年3月份开展“质量月”活动,对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剖析,对各种监理行为、巡查制度、现场质量控制状况特别是施工中存在的工艺控制难点和质量通病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总结,并组织质量排查,召开质量现场会。
    对待工程质量问题,“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宁当恶人、不当罪人。不合格工程必须返工,相关责任人必须查处。督促并跟踪问题的整改落实状况,不留后患。截至2008年6月底,管理处、总监办共发出质量巡查通知422份,对不合格工程进行了整改。
    突出试验室工作,重视第三方检测,坚持用数据说话。中心试验室购置了价值140多万元的试验设备,包括地质雷达、全自动隧道断面仪等多台现代化仪器。试验检测中心对进场原材料随时进行抽检,不合格材料坚决清退出场,共抽取原材料1397批次,清理不合格材料30余批次,加大对实体工程检测力度,保证工程内在质量,共取得检测数据1496个,合格1444个。
    健全的机构、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手段保证了商界高速公路的过硬质量,使其一次性检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关键指标达到95%以上。
    为贯彻“又好又快”的建设要求,在建设过程中,面对构造物密集、工程造价高,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建设环境复杂,建设工期紧等情况,商界建设管理处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进度计划管理,抢抓控制性工程。通过积极开展“变冬闲为冬忙,变冬忙为冬抢”的冬季大干劳动竞赛和“冲刺60天”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大干热潮。
    完善的措施、辛勤的劳作换来了多项工程提前竣工的捷报――冀家湾大桥提前两个月顺利贯通!丹江大桥提前顺利合龙!中国铁建十五局七公司标段主体提前完工……
巍巍的商山和流淌的丹水见证了项目全体参建者的努力,频传的捷报是对全体参建者最高的嘉奖。
无悔选择
    冬寒酷暑中有他们坚持施工的身影,困难危险时有他们无畏不屈的脊梁,技术攻坚时又有他们层出不穷的智慧。
    三年来,上万名奋战在商界高速建设项目上的建设者,栉风沐雨、攻坚克难、遇山开路、逢水搭桥,把青春与热情洒遍了商界的山山水水,用他们骄人的战绩谱写了一曲曲劳动者的赞歌。
    张新彬,第七合同段项目经理,新一代专业人才,先后担任了多项重点工程的项目总工、副经理、经理。从一名技术员到项目经理,张新彬以其出色的专业技能,踏实勤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勇于攻坚的拼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铸造众多精品工程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的荣耀人生。
    刘实行,DJN11合同段项目经理。素有“大嗓门”称号的他,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工作都实实在在地践行着一个“实”字。对工人,他待之如亲;对工作,他勤勤恳恳。在工地,他的大嗓门响彻在施工现场的角角落落,仿佛一声声号子引领着大家奋勇向前。
    马新利,中铁十局二公司商(州)丹(凤)高速路路面合同段的水稳基层领工员。身为党员的他长期坚持在夜班的第一线,任劳任怨并且主动为“白班”准备出足够的工作面,别人问他累不累,他笑着回答说:“白天气温高,上白班的同志更辛苦。”就这样,他坚持每天提前2小时赶到现场,抓紧时间准备作业面,每提前1小时接班,为的是让暴晒一天的工友早一刻休息。
    DJN12合同段工程部部长甘承忠,在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中,由于施工中环节配合不到位,每天几乎是连轴转,有一次吃完饭,饭碗往旁边一推,就在饭桌上响起了鼾声。事后问他咋累成这样,他憨憨地一笑说:“还不就是为了争个第一”。
    像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感动,在商界高速建设工地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作为,他们的精神,早已化作丹江河畔一幅幅动人的图景印在商洛的山山水水中,绘在百里彩卷的浓墨重彩中。
路之神韵
    六车道的设计可使十辆小车同时并行通过,一百多座各式桥梁巍然挺立于山水之间。
    作为我省目前投资最大的第一条六车道山区高速公路,商界高速以其坚实的身躯穿透重重秦岭屏障的阻隔,鸿贯于山川峡谷之间,被誉为我省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大手笔”。
    商洛山区的丹江属汉江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承担着“一江清水送北京”的重任。同时,秦岭又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因此,在这片土地上搞工程建设,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为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在选线过程中,设计人员研究了平行于312国道和走丹江峡谷地段等多种方案,加强水文地质和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勘察工作,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的措施,最终选定与丹江河流纵向并行,穿越秦岭南坡的丘陵区、丹江V型峡谷区、丹江U型峡谷区和低山丘陵区进入河南界的方案。这种方案使得桥隧占线路总长的46.9%,每公里造价高达7068万元,施工难度较大。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却节约了土地,更有利于环保。
    每一种新观念的出现总要有人先去倡导,每一种新方式的出现总要有人先去践行。为了全方位践行环保理念,工程建设始终贯彻动态设计新理念,对短路基实行换填砂砾处理,对全线边坡进行了优化设计,对边角地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对每一处边坡防护进行了优化设计,对全线64座隧道洞门进行了动态设计,实现隧道洞门零开挖。
    在绿化工程中,克服以往高速公路绿化施工硬套设计方案,与地形地貌、周边景观脱离,效果单调的缺陷,结合路侧两边自然景观、地貌、地形及建筑物情况,遵循“露、透、封、诱”及远景近景相结合的绿化新观念,灵活处理,优化设计,达到“自然和谐,消除视觉污染”的目的。对于路侧自然景观较好的低填挖路段取消相应一侧行道树,对于路侧有碍美观的建筑物加密成林栽植,充分发挥自然景观的作用。在立交岛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岛的地势、地形,遵循以植草为主、灌木及矮乔木摆设图案、大乔木进行点缀的原则,做到有起有伏,错落有致。乔木树种的选择以隧道广场、立交区所处位置、高度来确定,尽量选择规格稍大的作为主体树种,并自然栽植。上边坡坡顶沿地貌仔细整理,以求平顺、流畅。纯土质上边坡坡面在紫穗槐中掺加小冠花,隧道仰坡尽量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些措施促进了商界高速公路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了生态环保路、旅游观光路的建设理念,营造了路在画中、车在画中、人在画中的审美效果。
    管理处不仅重视生态和谐,在促进地方社会和谐发展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针对商洛地区山大沟深,群众多在丹江两岸居住,出行不便的实际,商界高速公路自建设以来,先后投资约2447.7万元,为地方共修建了23座、总长度2945.66米的跨丹江永久性便民桥,不仅保障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也赢得了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共投入约8538万元,将进入商南县城的6.262公里连接线和16.959公里金丝峡旅游区连接线纳入建设项目一并实施,此举大大地带动了县城建设规模和金丝峡风景旅游区发展。
风助云行
    地处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交界处的商洛,“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既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虽然目前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但商界高速的建成通车,必将为商洛未来的发展,起到“风起云行快”的助推作用
    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两带之间,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到57.4%,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旅游资源。
    通车前夕,商洛市市长杨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含激情地说:“沪陕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会给商洛人民群众带来思想观念的大变化,商洛丰富的生物、矿产、生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将会转化成经济优势,固有的农耕经济和传统产业也将会逐步被特色产业、现代产业和新兴产业所代替,祖祖辈辈受大山困扰的商洛人,将会走出大山、走入外面精彩的世界,更多的外界人也将会走进商洛,投资商洛,开发商洛,不久的将来,商洛‘服务西安,融入西安’的梦想就会变为现实,对此,商洛人民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沪陕高速公路陕西境的全线贯通,对商洛的影响将是深刻而久远的,给商洛带来的变化也将是历史性的。
    据匡算,随着沪陕高速陕西境的全线贯通,商南至西安的行车时间将减少2小时,通行量将增加4倍。为了更好、更充分地迎接高速公路开通这个机遇和挑战,商洛市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就充分考虑了高速公路开通对商洛的积极影响,计划打出4张应对牌:一是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应对的先导工程,开发十大精品景区,积极打造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突出生态旅游观光,解决来商洛“玩”的问题;二是加大绿色农产品开发力度,加快特色产业的转化升级,解决来商洛“吃”的问题;三是狠抓宾馆和地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来商洛“住”和“行”的问题;四是加强治污减排和社会治安等环境治理,解决来商洛的“安全”问题。
    透过这些应对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公路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对一个城市、一个经济产业链、一个区域的百姓,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作用。
    路,是促进经济血脉运行、社会文明演进的助推器。目前,商州至陕豫界高速公路的百里彩卷已经绘就,这条一路高歌到上海的生态之路、人文之路、发展之路,必将为古镇商州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建设发展高潮。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