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作出“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十周年。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丹凤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为重要抓手,按照“提升干线路、建好产业路、美化旅游路、畅通村组路”思路,实现了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高要求管理、高标准养护、高效益运营。先后创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镇10个、县级“四好农村路”示范村68个,创建省级文明路1条16公里、市级文明路13条259.84公里、美丽乡村路3条61.16公里。2022年9月被省政府评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2024年4月被评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棣月公路被评为2023年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突出“四个重点” 精准夯实建设“底子”农村公路的建设,是乡村经济腾飞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丹凤县将农村公路建设列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突出了“高位推动”“规划引领”“量质并重”“整体推进”四个重点。成立了丹凤县“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推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政府指导性文件,并把“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按照“交通+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工业”以及“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聘请长安大学、商洛市交通设计院等团队,科学编制了《丹凤县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丹凤县综合交通运输路网规划》,系统规划农村路网,实现城乡交通规划一张网、建设一盘棋。采取新建、改造、升级、联网等方式,逐步硬化砂土路、提升“老化路”、拓宽“瓶颈路”、打通“断头路”。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063公里,构筑起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路网体系。严格落实“三同时”“七公开”管理制度,建立工程建设“六位一体”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质监、监理、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工程监督制度,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话语权;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了《关于交通运输行业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定期开展诚信考核,确保每道工序有人把关、每个环节有人监管,全县所有交通建设项目工程交工验收合格率100%。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建设管理、土地供应等政策支持体系。近三年,完成交通项目建设投资4.378亿元,新改建道路890.3公里,通村路“油返砂”治理282.3公里,实施完善及安防工程1452.6公里,危改桥梁4座446.7延米,城区及重点镇村道路柔性化改造提升5条23.65公里,全县公路通达深度不断增强。在稳步建设下,丹凤县干支相连、镇村直达、对接循环、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网络在进一步织密,“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公交”的城乡融合的美好愿景正在徐徐展开。紧盯“三个关键” 做实做细管理“里子”农村公路的管理,是保障农村交通顺畅的“保持器”,为乡村振兴的实现保驾护航。丹凤县着力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紧盯路长管理、执法管理、环境整治“三个关键”,让一条条农村公路越通越畅,成为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全面推行县、镇、村三级“路长制”,层层划定“责任田”,建立“县级路政员、镇(办)监管员、村组护路员”三级监管体系。按照定人、定责、定岗、定路段、定节点“五定”岗位责任制,划分责任区,把责任下沉到村,管理末梢触碰到组,不断织密路长、监管员、护路员监管责任网。建立路政、交警联合执法机制,采取综合平台监控、源头治超、现场查处等措施,严厉打击占路、毁路行为,严控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严控超限超载率在2%以内。定期开展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在全县重点农村公路设置防撞护栏,在路况较差路段设置凸镜、减速带和警示标志等,有效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以“干净丹凤”创建为抓手,结合“两改两转三促进”行动,开展农村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近三年,累计清除占路农作物4500平方米、道路堆积物4.2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2320处,拆除违法建筑21处,查处各类案件88件,实现了“路田分界、路宅分家、路容整齐”的目标。抓实“四个结合” 精雕细刻养护“面子”如何让农村公路长久为乡村发展提质赋能?丹凤县蹚出农村公路养护的新路子,以“专兼结合”“分类结合”“管控结合”“绿美结合”的方式做好常态养护、保障养护、精准处置、打造风景。坚持“有路必养、养必优良”理念,制定出台《丹凤县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落实管护人员,明确养护责任,大力推广“多员合一”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开发村组公益性岗位94人,组建了一支392人的村道养护队伍,通过加强养护人员专业技能培训,配置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不断提升养护工作质效。采取“大修靠项目、小养靠群众”措施,较小塌方、边沟堵塞等小问题由乡镇、村组解决,道路塌陷、设施损坏等重点难点问题由交通部门打包形成公路养护维修项目进行集中整修。制定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坚持“周督查、月考评”制度,动态掌握工作进展,严格考核奖惩,将考核结果与养护费用挂钩,激发了管护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推广运用治超非现场执法手段,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逐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路网全覆盖、无缝隙、网格化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按照“一路一景、路景相融、处处是景”的思路,在养好公路的基础上对农村公路进行绿化、美化,持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质量。近三年累计因地制宜种植各种树木一千余株,建成绿化带245公里,种植花卉300多亩,建成微地形、小节点75个,形成了“县道有示范、乡镇有亮点、一路一风景”的路域环境。做优“三个服务” 走实走好运营“路子”在丹凤,青山绿水间不断延伸的农村公路,让城乡之间来往更加密切,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激活农村公路沿线乡村的农产品、采摘、民宿、物流等产业发展的多元价值,强力支撑乡村产业振兴,是丹凤县以实际行动服务电商、服务旅游、服务产业的生动体现。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原则,丹凤县对现有客运场站、物流站点、寄递服务点等资源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县级客货邮综合服务中心1个,提升改造镇级客运站8个、村级综合服务点132个,扩容镇级邮政支局4个,全县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覆盖率达100%。积极整合县内邮政、供销、快递物流企业运输资源,实行“量大走货车、量小走客车”优势互补配送模式,开通了24条客货邮专线,单日次进村快递运输量增加至1万余件,有效带动了当地农特产品的线上销量。优化旅游运输网络,最大限度整合客运资源、旅游资源,打造南北两条“百公里”旅游客运示范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与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县内客运场站,建成县级游客集散中心1个,乡镇级游客集散中心10个,不断提升旅游集散服务水平。同时,联合文旅部门打造运游结合生态圈,先后开通了5条旅游专线。紧紧围绕“一县五区”建设目标以及“3+3+3”现代产业体系和十大产业链布局,先后建设寺坪至牌楼河、万湾至古路河、蔡川至庾岭等产业路、发展路6条113公里;围绕高新区扩容,修建道路20公里,串联工业园区4个。围绕国省干道、交通节点布局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建成峦庄天麻小镇、茶乡毛坪、寺坪文家谷、留仙坪红色乡村等一批产业观光项目,有力带动了天麻、茶叶、山茱萸、核桃等特色产业发展,累计带动23994户农户收益,增加企业收入9452.3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如今的丹凤,一条条“畅安舒美洁”的“四好农村路”,为农村地区带去财气、人气,“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