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渐渐褪去她最热烈的激情,慢慢回归于平和恬淡之际,我和采风团的同志们一起踏访了号称“天府之国”“陕西小江南”“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的汉中市。来之前,我是带着深深期待的,毕竟这里的美有目共睹,这里的路蜿蜒而行,总是能带领我们去往每一处美的所在。来汉中很多次了,它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正是阳光向好的日子,一进入汉中,群山如涛,树木葱郁,花草繁茂,随着疾驰的汽车迅即向后退去,绵延的公路如黑色绸缎般在青山绿水中翩然飞舞,气势恢宏又不失俊美。一片枫红燃烧成一捧秋的火焰,笔直开阔的公路让心情沉浸于出行的喜悦里。在国道244青岗坪公路主题公园,郁郁葱葱的青草地托举出一簇簇粉嫩嫩的千鸟花,如粉色的蝴蝶般翩翩起舞。近旁的小型展示平台上,养路工在“翻斗车”旁挥舞着铁锨,这是“公路人”日常工作的再现。据了解,这个主题公园依托银昆高速为背景,充分展现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的融合发展,且与周围的青山、近旁的绿水相协调,可谓“千鸟与红日同辉,秋水共天路一色”。此刻,近乎透明的蓝天和着清暖的风,在绵延前行的公路上荡漾出无尽的欢愉。清澈干净的色彩和通往美好未来的向往慢慢从眼眸洇出,使人身心清爽,明快自然。一片叶子飘落,千万片随风飞扬,这本是秋日最寻常不过的风景。但那一抹橘红色的身影,却正在挥舞着扫把,给秋日的公路以洁净的色彩,用辛勤的劳动让公路永葆畅洁绿美。秋因落木萧萧,红叶百转,给人猝不及防的美感,而那抹橘红色的身影,给这美丽的秋景渲染了色彩,使岁月的枝丫显露出它本真的模样。山露出了嶙峋的风骨,水生出透彻寂静的清亮,路保持它本来黝黑圣洁的神秘感。“褒水涟漪 足证南北通衢千年巨变 秦岭巍峨 长忆明修暗度一骑红尘”,这是书写在老桥遗址文化长廊的一副对联。这座老桥,便是1935年随首条穿越秦岭的现代战备公路——西汉公路,修建在素有“秦蜀襟喉”的武休关西侧的武关河上。1937年抗战前筑通,充分发挥了支撑抗战的作用。后虽在1949年胡宗南兵败四川时遭破坏,但桥墩基础经西北区交通部公路局工程队修复,使用超过半个世纪,直到1998年武关隧道通车后才弃置不用。历经八十余载风雨洗礼,这座老桥依旧屹立不倒。镌刻着岁月痕迹的石板桥面、桥头石刻,以及坚固的钢架结构,桥上铭刻的1937、1949等年份,无一不在诉说着过往的历史。这里曾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古战场,也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奇之地。漫步桥上,回望那些历史事件,不禁感慨岁月匆匆,昔日的繁华与苍凉皆已随风飘散,唯余这座老桥,承载着记忆,展望着未来。如今,汉中公路人于荒芜中发掘出这颗即将失落的明珠,建设老桥遗址,立碑镌文,绘图雕像,让老桥以其古朴之姿,继续讲述着历史故事。在与今日“陕西交通旅游山水画卷”的鲜明对比中,更彰显了汉中公路的巨大变迁。桥边树木挺拔,芳草萋萋,桥下流水潺潺,清澈透明。从一抹绚烂的秋色到风卷残叶,再到枯叶中孕育的新绿,这盛衰更替的景象,正如桥的变迁,让人心生感慨又满怀希望。古桥缤纷的过往,在一叶梧桐的飘落中归于沉寂,却又在精心镌刻的对联里,摇曳出遍地的诗意。此刻,思绪万千,仿佛穿越回古诗的纸张,既承载着荒芜与离愁,又书写着长路与赞歌。字里行间虽有萧索,却因今日天汉公路的大美而充满喜悦。生命中的苦与乐,皆因这秋色旖旎而感慨,更因天汉路的美而欣喜。山山水水,公路如画,这宏伟的画卷已徐徐展开,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愿这块风水宝地的明天,更加美好灿烂。 (作者供职于《陕西公路》编辑部)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