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西安市综合交通运输执法支队法制大队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契机,以“党建引领”为圆心,以“硬核法治”为半径,多元共治、多点发力,主抓建章立制促执法,狠抓客运市场整治稳秩序,常抓培训教育强队伍,严抓投诉处理解民忧,为支队建设西部示范性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队伍提供坚实法治保证。红心领航 筑牢法治建设“主心骨”该大队紧扣党建引领法治建设这个主线,采取“书记领学、党支部督学、党员自学”等形式,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等重要论述进行深入领会,把牢法治建设正确方向,切实做到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整合力量。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为依托,分别开展“红色课堂”“警示课堂”,筑牢全体党员干部思想根基。以执法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为导向,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推动责任逐级传导、工作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不断巩固清廉机关建设成效。支部班子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常态长效开展纪律作风整治,坚持用“显微镜”找执法隐患、用“放大镜”盯执法作风、用“望远镜”抓风险防范,稳步提升执法效能,为党建与法治建设实现双融双促输入“红色动能”。2024年,法制大队党支部获市直机关工委“四星级”党支部称号,“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执法清廉、作风优良的交通运输执法队伍”案例获市级清廉机关建设优秀实践案例三等奖,实现红色党建和法治建设同频共振。倾听诉求 找准法治建设“指向针”该大队“经统计分析投诉工单,五路口地铁站、凤城五路地铁站等重点区域可降级为日常巡查点位”。群众一条条投诉既是对交通出行的期盼也是对交通执法工作的考验。交通执法整治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群众诉求作为评判为民服务、执法成效的重要标尺。为切实解决客运秩序、出行保障、执法规范等市民群众关注事、揪心事,法制大队公开“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受理方式,建立"12345"市民热线快查快处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听取群众诉求,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关切问题,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不断提升群众投诉办理满意度。针对群众投诉热点、需求重点、整治难点,对今年受理的51457件投诉工单,从数据来源、时间分布、涉及部门及区域等维度,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数据关联性分析,及时掌握“变量”和“动量”,灵活调配执法力量、优化执法机制,让交通运输执法“耳聪目明”,切实将群众“烦心事”办成“暖心事”,提高群众对交通执法工作的满意度。常抓长治 打造法治建设“新样板”每逢节假日,既是曲江不夜城、城南大学城等地市民与学生出行高峰期,也是交通运输执法工作重点日。为深化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该大队针对群众投诉较多、客流量较大的旅游景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路段采取“一点一策”的执法方式,积极对接公安交警、教育、文旅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长效机制,用好《提示单》《指令单》《督办单》,常态化组织市区多部门、高频次集中进行联合整治。先后开展“护航开学季”“国庆我在岗”等全市客运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加大执法检查频率频次,最大限度挤压非法营运生存空间,严打严查各类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交通运输市场良好秩序,确保节日整治“不缺位”,护航群众出行“不间断”。针对目前执法工作过程中政策依据不足、监督手段不够等短板问题,先后起草印发《西安市交通运输行业行刑衔接工作办法》《行政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3项制度办法,有效填补制度空白,确保执法事项更加清晰、实施层级更加明确、监督内容更加详实、部门协作更加顺畅。严格落实一案一审一评机制,逐卷反馈问题整改、强化优秀案卷学习,今年以来执法案卷质量稳步提升,在省市司法系统开展的案卷评查工作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蓝图共创 绘就法治建设“同心圆”该大队结合一线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层次不齐现象,以及开发区交通执法赋权事项,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执法业务培训计划,不断创新执法人员培训模式,从固化培训频次、活化培训方式、细化培训需求、量化培训效果四方面入手,精准解读法律法规、执法程序规范、案件办理技巧等,紧贴实战实务,营造争优评先、以训促学、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促进执法人员准确把握行政执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确保交通运输执法“规范化、高效化”,赋权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好“互联网”普法新载体、“二维码上文书”、以案释法上公众号、“警示教育学堂”等宣传手段,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法律服务”模式,宣传法律知识,介绍普法动态,解读社会热点,全力营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执法法治环境。结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推出“首违不罚”,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落实柔性执法、说理式执法,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提升群众对交通执法认可度。法制大队在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八五”普法中期工作中荣获表现突出单位。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